牢骚效应:让别人尽情发泄

牢骚宜疏不宜堵,堵则气滞,牢骚升级;疏则气顺,情绪高涨。梅约是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他认为,和没有人发牢骚的企业相比,有人发牢骚的企业会更成功。梅约教授把这种现象称为牢骚效应。

梅约指出,牢骚是改变不合理现状的催化剂。牢骚虽不总是正确的,但认真地对待牢骚却是必要的。有人发牢骚,说明他对现状不满意,甚至对改善这种不满现状有信心,否则就不会发牢骚。

梅约的这一观点,来源于他对一家美国企业的“谈话试验诊治”。这家制造电话交换机的企业在芝加哥郊外,各种生活和娱乐设施一应俱全,福利也相当不错。但让厂长感到困惑的是,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却并不高。梅约深入员工中间,发现很多员工都有牢骚。于是,梅约采用“谈话试验”法,耐心倾听员工对厂方的各种意见,并作详细记录。通过谈话,员工的不满情绪发泄出来了,工作积极性自然就高涨了,工作效率也大大地提高了。

由此可见,有牢骚未必是件坏事,关键在于你如何对待牢骚、化解牢骚。

美国的不少企业都会在每个月专门划出一天给员工发泄不满,这一天被人们称作“发泄日”。在这一天,员工可以对公司同事和上司直抒胸臆,开玩笑、顶撞都是被允许的,而领导不能为此迁怒于人。

日本松下集团的所有分厂都设有吸烟室,每间吸烟室里面都摆着一个松下幸之助本人的人体模型。员工可以在这里用竹竿随意抽打“他”,以发泄自己心中的不满。等员工打够了、停手了,喇叭里会自动响起松下幸之助的声音,他说:“厂长自己还得努力工作,我要使每位员工感觉到,我们的厂长工作真辛苦,我们理应帮助他!”

员工抱怨企业的理由,与抱怨天气一样,有时并不是因为他们想要改变什么。将无伤大雅的抱怨,变成愉快的例行公事的一部分,让员工彼此间不再心存芥蒂,这种形式可以使下属平时积郁的不满情绪得到有效宣泄,从而大大缓解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