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因效应:结束之于开始同样重要

同样的话语,顺序不一样,效果往往会有很大的不同。近因效应与首因效应完全相反,说的是最近的信息对认知的影响相对较大,留下的印象也相对较深刻,这种现象就叫“近因效应”。

与首因效应截然相反,近因效应让人们更加重视最近的信息,忽略之前的信息的参考价值,并以此为据来判断问题。比如,你在介绍一个人时,前面说了很多他的优点,突然话锋一转说到“但是”,再说此人的缺点,听者常常对这些缺点印象更为深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前面所听到的那些优点。

相对而言,在人和人交往的初期,也就是在彼此间还比较生疏的阶段,首因效应的影响更重要;而在交往后期,即在彼此之间已较熟悉时期,近因效应的影响则更重要一些。

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近因效应带给人们许多启示。

第一,首因效应告诉人们,良好的第一印象会为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形象加分,但近因效应让人们明白,每次与人交往时都应当好好表现自己,即不但要重视好的开头,更要重视好的结尾,不然留下再好的“第一印象”也无济于事,让原来在他人心中形成的良好形象毁于一旦。

第二,在人与人之间,特别是家人和朋友之间,因一时愤怒而发生冲突或者训责他人后,要记得安慰与道歉,或者知错就改。因为这时人们在彼此心中留下的印象会非常深刻,会对以后的沟通和交往造成十分重要的影响。

第三,说话语序也会影响沟通。在说话时,后面出现的词语或者句子常常决定了传递信息的基调。比如你对一个将要参加高考的学生说:“考大学,应当没什么问题吧?尽管竞争非常激烈。”又或者这样说:“尽管竞争非常激烈,可是我相信你能够考上大学,是吧?”这两句话只不过语句排列的顺序不一样而已,给人的印象却完全不同,前者给人留下悲观的印象,后者就截然相反。所以,在平日说话时,你应该注意语句的排列顺序,将意思表达准确。

此外,近因效应也会产生消极影响。它常常让人犯这种错误:改变乃至否定对一个人的一贯印象,进而无法全面而真实地了解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