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并”是一个社交动力学的概念。外并就是营造和维护和你交流的人或者一群人的社交气氛。没错,外并就是一种“社交气氛”,要营造好的社交气氛,就要好的“外并”,相反坏的“外并”会带来差的社交气氛。
好的“外并”会让两个人越聊越带劲,越来劲,越兴致勃勃;
坏的“外并”,就会破坏气氛,让对方,让大家都觉得没劲,觉得扫兴。会让人觉得“和你没感觉”,“聊不上话”、“和你聊天真没劲”。
没错我知道“外并”这个词对你来说很陌生,的确没有看过这本书的人没可能接触到它,这是个绝密的观念。如果你觉得陌生,没关系,我给你2秒钟,记住它,然后看下面的例子,你就明白什么是“外并”了。
笑是一种“外并”
笑不但是我们人的一种压力释放,缓解紧张的生理机制。笑其实还是一种社交机制。也就是说,笑也是一种社交。
笑就是表明你和她,或者你们这群人有着很好的社交“外并”。猴子猩猩不像我们能说话,但他们仍然可以笑,并用笑来和他们群体里的成员进行沟通和拉近关系,建立友谊等等。
回想一下,你有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
就是,有一次,你和你的朋友之间的“外并”非常非常好,大家都兴致很高,很开心,你正要说一个笑话,没等你说完这个笑话,他们就已经开始笑起来了。
你纳闷,我还没说到好笑的地方,你们怎么都先笑起来了呢?
他们可能也不知道为什么先笑,他们反正就是笑,就是高兴。这就是表明你们那一刻有着很好的社交“外并”,而且是“笑”的外并。
电影《好家伙》(Goodfellas)中,JoePesci在饭店桌子上大说笑话,每个人都越笑越猛。其中RayLiotta几乎笑得不行了,停不下来。而这个不只是幽默的作用,而就是这个群体共同的“外并”,那种氛围,才让大家这么笑。
社交智商不高的人说完一个笑话后,他自己会先笑出来。
你可以留意,下一次要是有人说完笑话自己先笑的,留意一下你自己的感觉,你是不是本来要笑出来的,但由于那个人自己先笑了,你就会觉得他的笑话没有原先这么好笑了。
因为我们人笑是为了缓解紧张和社交压力。笑话的一个主要元素就是认为制造社交压力和紧张,比如相声中抖包袱等技巧。说完笑话后那一刻的沉静空档的压力正好有助于别人发笑,而这个哥们自己先填补了这个沉静空档,先笑出来,就预先释放了社交压力,别人也就不觉得像原来那样好笑了。
说白了,他自己先笑就是担心自己说的笑话没人笑,会尴尬,所以为了填补这个沉静空档,他把自己的笑声添加进来,这样对他来说感觉不会太尴尬。其实就是缺乏自信和社交地位的表现。
一般你可以去观察,一个公司的老板说笑话,公司员工笑得比较多,即使东西根本不好笑,他们也会假笑。但一个社交地位低的哥们说一个笑话,他就会开始担心没人笑,所以他往往会自己先填补进来。
所以,这么小一个举止对于女人来说就能分辨出一个男人的社交价值和地位的高低。而且,她们天生特别擅长察觉这方面的东西。
说辞定式序列
我们平时说话,尤其聊天的时候,其实都有一些定式,就是你说话主要说辞的定式,这个定式其实就是一个固定的序列。比如,英文里,我们一开始学的“Howareyou?”后紧跟着:“Fine.Thankyou.Andyou.”这是最明显的说辞定式。
下面是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下面例子里这位孔明兄非常兴奋,因为他捡到了一个便宜。
好的“外并”
孔明:你绝对猜不到我这件衣服有多合算。
周瑜:哦…嗯,500块?
孔明:你绝对猜不到。才200块。
周瑜:哟,你强啊。
差的“外并”
孔明:你绝对猜不到我这件衣服有多合算。
周瑜:哦,这么说,你一定捡到便宜了,100块?
孔明:呃……其实是200块。
周瑜:嗯,已经不错了。
注意到上面那位周瑜兄其实在不经意间潜沟通了他内心的不安全感。
他的潜意思思维是:“我要表现给孔明看,让他知道我的聪明。他说我“绝对猜不到这件衣服有多合算”,那么我就要让他知道我有多聪明,我能看穿他的“测试”。
明着看起来似乎有点愚蠢,但周瑜内心的不安全感,争强好胜,在潜意识里影响了他,让他错过了和孔明“外并”的机会。
这次简单的社交对话的“外并”目的其实就是建立兴奋,彼此互相能够拉高情绪,共同分享在那一刻这种气氛的快感。就像第一个好的“外并”例子,两人说完后,情绪都是很高的,两人的社交气氛也就很好。不像第二个差的“外并”后,这两人的交流就变得很没劲,气氛很差,因为周瑜错把孔明的话看成是对自己的测试,破坏了好的社交气氛。
这其实就是为什么有时候有人会说“和你讲话真没劲”,其实就是指你们两人的对话的“外并”不够好。
一个内心没有不安全感的男人,即使完全意识到孔明可能捡到了便宜,仍然会去猜一个正常的,不会太低的价格。因为他说的价格只要高出孔明的实际便宜价格,这就会给孔明带去好的情绪,带给两人高的兴致,所谓的来劲,这样也就有了好的社交气氛。就是好的“外并”。
因为社交智商正常的哥们都知道孔明兄这么说一定是捡到便宜了。所以,这里何必去展现自己的聪明呢?结果只能是显露出自己社交智商不高。
这种带给对方好的情绪就会让对方喜欢和你一起玩。原因就是第二章讲过的,好的情绪就是价值,价值就会吸引人。
当然,如果我们一起分析得再细致一点。如果周瑜知道有个地方可以买到和孔明一模一样的衣服,而且还比他的更加便宜,并且他还很肯定孔明买的这件衣服可以退掉的情况下,那么周瑜如果告诉孔明一个更便宜的价格,并能带他去买到它。这时候,周瑜才可以说一个更低的价格。这样的话就不是差的外并。因为周瑜带给了孔明实实在在的价值。而这个价值带给孔明的好的情绪,可能会抵消扫兴的感觉。因为最后,孔明可以退掉贵的衣服,在周瑜的消息下,买到更便宜的。这也会让孔明有高的兴致,也会让孔明觉得和周瑜玩不错,因为周瑜带来了价值,只是不同的类型的价值。
这里有几点我希望你理解这个外并的概念时要注意的。
首先,这的确是高级的课程。表面对话什么的都看似很简单。东西都是背后的。
是对人与人社交能力本质的阐述。如果你一下子觉得看不明白,或者觉得搞不清楚,或者觉得这个没什么道理,好,你先停一下。因为这里你要做两个选择。一是先把提高社交智商,提高社交能力的事放一放,先去实践其它自己觉得好用的技巧,以后再回过来看,尤其是以后自己的思想层次和社会经验积累到一定层度后,学起来会轻松一点。
那么第二个选择,特别是你觉得好像明白了什么,但有不是很清楚的话,我下面再给你举一个例子,然后看完后,我建议再从这篇东西的头开始重看一遍,可以慢一点看,把思路理清楚。实在有问题,你可以写信到迷上我,写电邮给成真,发到chengzhen@mishangwo.com;我会定期查看我学员来信的信箱,回复你的问题。
那么,再来一个例子:
好的“外并”:
90后潘金莲:我刚买了这件很夸张的衣服。看看。
90后西门庆:嗯…真可爱!
差的“外并”:
90后潘金莲:我刚买了这件很夸张的衣服。你看看。
90后西门庆:挺好……不过,在我去过的东京那样的时尚中心,这样的衣服根本不算夸张。你什么时候应该到那里去看看。
最后一个例子:
好的“外并”:
大沈阳和小沈阳一起到北京第一次旅游。
大沈阳:瞧,哥们,瞧那大楼……真他妈宏伟。
小沈阳:唷……那那他妈的真叫牛啊。
差的“外并”:
大沈阳和小沈阳一起到北京第一次旅游。
大沈阳:瞧,哥们,瞧那大楼……真他妈宏伟。
小沈阳:哥们,还行……但你得去瞅瞅人家大上海那金毛大厦,浑球金融中心。哥们啊,这和那没法比。
那么还是一样的道理。那个“外并”水平很差的哥们明显社交智商不高,没明白社交的一个无论是大沈阳还是潘金莲说的开头的话,他们背后的社交目的其实不是要和你去争论哪里的衣服更夸张,或者哪里的楼更宏伟。而是要和你一起“社交外并”,也就是和你正常聊下去。
说的具体内容不是真正他们要和你交流的信息。那些话的内容只是和你潜沟通的外衣而已。真正要和你潜沟通的信息其实是:“让我们一道起起劲,提提兴致,兴奋兴奋,彼此能一起共享这份兴致,拉近你我的关系,一起轻轻松松”。
但那位内心有不安全感的,而且社交智商不高的仁兄,却把第一个人说的话看成是对他的一种测试,甚至是一次寻求别人对自己聪明,自己有知识的认可的机会,从而想方设法去向别人证明自己很酷。
最后,你要特别注意的是,这里说的好的“外并”绝不是之前讲的讨好女人,迎合女人。这里讲的差的“外并”也不是所谓的打压女人,打趣、嘲弄女人。和这些完全是两码事。这里不是在测试你,上面例子里第一个人说的话99.9%的情况下都是已经认识你了,并且起码对你有好感,所以只是想和你一起高兴高兴,正常的交流。
一个领袖型男人的第一要素,就是懂得怎么让人变成你的兄弟哥们。
——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