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每个人或大或小都会犯一些错误,对于犯了错误的人提出较为合理的批评和建议是应该的,但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要想做到公平、公正、合理地批评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因为在批评之前还应该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
古人常说“闻过则喜”,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欣然接受别人的批评。对别人进行批评时,还要让对方感觉你没有以权压人,从而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批评意见。
批评别人的时候,事实要摸准,责任要分清,原因要查明,对拿不准的事情不要急于批评,要合理地分清责任,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批评教育,这样才能帮助对方改正错误。
孔子的学生颜回在煮粥时,发现有脏东西掉进锅里了。他看到以后连忙用汤匙捞了出来,想把脏东西倒掉,可是又一想,这锅里的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于是便把它吃了。这时孔子刚好走进厨房,他一见这种情况便以为颜回在偷吃,于是教训了他。经过解释后,大家才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孔子非常感慨,他说:“亲眼看见的事情也不一定是正确的,何况是道听途说的呢?”
就如孔子所说,亲眼看到的也不一定就是事实,所以我们在弄清楚事实之前,千万不要轻易下结论或去批评当事人。
在工作中,作为上级,经常会在管理过程中听到一些流言飞语,如果你疑神疑鬼、听之信之,即使下属没有错,也硬要去批评人家,而且搬出一堆大道理来,讲得头头是道,说得有板有眼,给他们冠以“莫须有”的罪名。那么,你就会给公司同事留下“故意整人”的不良印象,势必导致你与上下级之间的关系紧张,时间长了还会影响到日常工作的开展。所以,批评的前提是弄清事情真相,断定确有错误存在,而不要捕风捉影,冤枉了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