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道德修养的人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有过能改,不再犯相同的错误。所以用人时,用有过之人也是常事,应该看到他的过错只不过是偶然的,他的大方向是好的。《尚书·伊训》中有“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的话,是说我们与人相处的时候,不求全责备,检查约束自己的时候,也许还不如别人。要求别人怎么去做的时候,应该首先问一下自己能否做到。推己及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才能团结能够团结的人,共同做好工作。一味地苛求,就什么事情也办不好。
一个人可以“独清”,但是人类作为群居动物,却不可因此而没有朋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处世方式与原则,我们没有必要用苛求的眼光来要求他人。
宋朝的范仲淹,是一个有远见卓识的人。他在用人的时候,主要是取人的气节而不计较人的细微不足。范仲淹做元帅时候招纳的幕僚,有些是犯了罪过被朝廷贬官的,有些是因为犯了罪被流放的,这些人被任用后,不少人不理解,产生了疑惑。范仲淹则认为:“有才能没有过错的人,朝廷自然要重用他们。但世界上没有完人,如果有人确实是有用人才,仅仅因为他的一点小毛病,或是因为做官议论朝政而遭祸,不看其主要方面,不靠一些特殊手段起用他们,他们就成了废人了。”尽管有些人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范仲淹只看其主流,他所使用的人大多是有用之才。
在现代社会中,与人相处,不时地会遇到他人对自己利益的侵犯,如果不是大的原则问题,不妨一笑了之,显出一些大家风范。与人相处要看到其长处,包容其缺点,不可要求他人太严,这样才能够让人为己所用:
孟尝君出使秦国时,遭人谗害,秦昭王囚禁并想杀了他。危急之时,孟尝君就想到向昭王的宠姬求救。而那宠姬却想要孟尝君那件已献给昭王的白狐裘。一时无计可施,孟尝君的一位食客,曾是偷盗之徒,他使出拿手绝活,帮孟尝君盗出那件白狐裘,献给了这个宠姬从而使孟尝君获救。
孟尝君被昭王释放后,急驰回国,走到函谷关时,已是夜半,须到鸡叫时方可出关。于是食客中又有一个善学鸡叫的人学鸡叫,才使孟尝君逃出函谷关,回到齐国。
宽容不会失去什么,相反会真正得到:得到的不只是一个人,更会得到人的心。要做到宽容,领导者首先要有宽广的心胸,善于求同存异,虚心听取各种不同的意见和建议,不要总是对一些细枝末节斤斤计较,更不要对一些陈年旧账念念不忘,因为领导人的一言一行,都可以成为属下在意的对象。
对别人的小缺点给予包容,而不要一味揭短。“人之短处,要曲为弥缝,如暴而扬之,是以短攻短;人有顽固,要善为化诲,如愤而疾之,是以顽济顽。”这是《菜根谭》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说,对别人的短处,要予以遮掩,如果揭人之短,也暴露了自己的短处,是以短攻短;对别人的顽固行为,应加以引导,如果愤而疾之则是以顽济顽了。
由此可见,处变而不惊,以不变应万变,以宽容对待狭隘,以礼貌谦恭对待冷嘲热讽,不将心思牵于一事一物,不将一丝哀怨气恼挂在心头,这是作为一位领导人理应具备的容人雅量。古语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对于具有不同脾气、不同嗜好、不同优缺点的人,你要学会去团结他们,因为你是一位领导者,你应具备一颗火热而宽容的心。
容人之短,关键在于使长短各得其宜,这是容人之短最主要的体现。某些缺点在此处是“短”,在彼处则可能是“长”,反之,也一样。应因人而异,用心安排,必能使长、短各得其所。先容人之过,才能够很好地驾驭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