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话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告诫人们不要过于逞强。争强好胜、得理不饶人,往往容易激怒对方。表面上看,你似乎比别人强,而实际上是缺少智慧,把对方推到了与你完全对立的位置上。这样,你做事就会遇到比别人更多的困难。而善于处世的人,他们常常更多地体谅别人,巧妙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并给人留有余地。假如不与别人计较一时之短长,那么这样就可以团结大多数的人,在大家的帮助下实现自己的目标。
特别是在别人不得志的时候,如果我们能够凸显别人,把自己的机会给别人的话,看来是失去了一些东西,但是可能得到的更多:
1631年,肖邦从波兰流亡到巴黎,经济十分困难。当时肖邦在巴黎默默无闻,誉满全城的是匈牙利钢琴家李斯特。李斯特举行公演,大厅里挤满了慕名而来的听众。按照当时音乐会的习惯,演奏时灯火熄灭,让听众在黑暗中全神贯注地欣赏音乐。当晚的演奏深沉优美,听众为之如醉如痴,观众认为李斯特的演奏又进入一个新的境界。演奏结束,灯火重新明亮起来时,听众热烈喝彩。
谁知在钢琴旁答谢的,却是一位陌生的青年。原来,李斯特在灯火熄灭之际,悄悄地把肖邦换了上来,用这样的方式,把肖邦介绍给巴黎的听众。肖邦一鸣惊人,被誉为“钢琴家中的第一人”。
李斯特不怕肖邦抢走自己的听众,反而凸显他人,让自己“吃亏”把肖邦推荐给了观众,这样反而会赢得观众的心和肖邦的感激。
因此一个人如果具有强烈的事业心,非常自信,不计较一时一地的得失,对未来充满憧憬,并且踏踏实实地立足于现在,具有刻苦奋斗精神,那么即使他胸中有积郁、心中有怨气,也会自然化解,而不会受到嫉妒情感的困扰,去害人又害己,并一定会见贤思齐,努力学习先进,使自己也跨入先进的行列。学习、工作是竞赛,竞赛就难免有对手,对手之间各取所长,互相角逐,这是一种向上的动力,会把角逐的双方都带到一个新的境界。应该集中精力,把触角伸到广泛的知识领域中去探索,把自己的身心沉浸在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中,努力去充实,丰富自己。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增强自己的意志力,嫉妒心并非天生的,而是在后天一定的环境下逐渐形成的。因此,需要通过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增强自己的意志力,逐步克服嫉妒心理,更重要的是敞开自己的胸怀,容下别人。不要一个劲地想凸显自己,把机会让给那些更需要机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