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牙还牙”并非明智之举

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发生这样的事:亲密无间的朋友,无意或有意做了伤害你的事。你是宽容他,还是伺机报复?有句话叫“以牙还牙”,报复似乎更符合人的本能心理。但这样做了,怨气会越结越深,仇会越积越多,真是冤冤相报何时了。如果你在切肤之痛后,采取别人难以想象的态度,宽容对方,表现出别人难以达到的襟怀,你的形象瞬时就会高大起来;你的宽宏大量、光明磊落会使你的精神达到一个新的境界,你的人格将会折射出高尚的光彩。下面这则故事可以告诉我们该怎样面对自己的“仇人”:

二战期间,一支部队在森林中与敌军相遇,激战后,两名战士与部队失去了联系。这两名战士来自同一个小镇。

两人在森林中艰难地跋涉,他们互相鼓励、互相安慰。十多天过去了,仍未与部队联系上。一天,他们打死了一只鹿,依靠鹿肉又艰难地度过了几天。也许是战争使动物四散奔逃或被杀光,这以后他们再也没看到过任何动物。他们仅剩下的一点鹿肉,背在年轻战士的身上。这一天,他们在森林中又一次与敌人相遇,经过再一次激战,他们巧妙地避开了敌人。

就在自以为已经安全时,只听一声枪响,走在前面的年轻战士中了一枪——幸亏伤在肩膀上!后面的士兵惶恐地跑了过来,他害怕得语无伦次,抱着战友的身体泪流不止,并赶快把自己的衬衣撕下来包扎战友的伤口。

晚上,未受伤的士兵一直念叨着母亲的名字,两眼直勾勾的。他们都以为自己熬不过这一关了,尽管饥饿难忍,可他们谁也没动身边的鹿肉。幸运的是,第二天,部队找到了他们。

事隔三十年,那位受伤的战士安德森说:“我知道谁开的那一枪,他就是我的战友。当时在他抱住我时,我碰到他发热的枪管。我怎么也不明白,他为什么对我开枪?但当晚我就宽容了他。我知道他想独吞我身上的鹿肉,我也知道他想为了他的母亲而活下来。此后30年,我假装根本不知道此事,也从不提及。战争太残酷了,他母亲还是没有等到他回来,我和他一起祭奠了老人家。那一天,他跪下来,请求我原谅他,我没让他说下去。我宽容了他,我们又做了几十年的朋友。”

宽容,作为一种美德受到了人们的推崇,作为一种人际交往的心理因素,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青睐。美国第三任总统杰斐逊与第二任总统亚当斯从交恶到宽恕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

杰斐逊想在就任前夕到白宫去,他想告诉亚当斯,他希望针锋相对的竞选活动并没有破坏他们之间的友谊。但据说杰斐逊还没来得及开口,亚当斯便咆哮起来:“是你把我赶走的!是你把我赶走的!”从此两人没有交谈达数年之久,直到后来杰斐逊的几个邻居去探访亚当斯,这个坚强的老人仍在诉说那件难堪的事,但接着他冲口说出:“我一直都喜欢杰斐逊,现在仍然喜欢他。”

邻居把这话传给了杰斐逊,杰斐逊便请了一个彼此皆熟悉的朋友传话,让亚当斯也知道他的深重友情。后来,亚当斯回了一封信给他,两人从此开始了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书信往来。

宽容是解除疙瘩的最佳良药,宽广胸襟是交友的基础,宽容能使你赢得友谊。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对于别人的过失,必要的指责无可厚非,但能以博大的胸怀宽容别人,就会让世界变得更精彩。

总之,人生在世,哪能够一辈子都不吃亏呢?原谅那个让你吃亏的人吧,更不要去报复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