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辱不惊,才能避免患得患失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说过:“忧愁是伤人的病菌。它会吞噬你的优势,而留下一个像废品一样的垃圾。”一个把大量精力耗费在无谓的烦恼上的人,他是不能尽量发挥自己能力的。世界上能够摧残人的活力、阻碍人的志向、减低人的能力的东西,莫过于烦忧这一毒素。如果总是患得患失,即使人生很富有,也会是痛苦不堪:

有一个叫乔治·布朗的人,虽然他已经成了大商人,每年都有上百万的收入,但是,他却常常情绪不稳,因为他心里总是提防着周围的任何人,包括自己的助手和家人,于是心里就会产生许多莫名其妙的忧愁,他十分痛苦。有一天,他的一位好朋友真诚地对他说:“乔治,相信人比怀疑一个人更让人心绪安宁。”这句话深深打动了乔治,他这样做了,从相信这位朋友开始,他发现自己的忧愁每天都在减少。

不要去想那些没有发生的事情。而且,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得与失里,有得就有失,就如有因就有果。人生是无常的,一切的名与利是没有永远的。所以,我们要学习如何把得与失的心态调整好。当我们得到时,要好好珍惜,而失去时,要学习看破及放下,其实当我们失去时,往往也能从当中吸取经验及得到启示,让我们更好成长,所谓“经一事,长一智”。而下面这位老人就很明智:

从前,有一位老人上街去赶集,不小心丢失了一匹马,邻居们都替他惋惜。老人却说:“我虽然丢了一匹马,但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众人听了,都感到老人很可怜。过了几天,丢失的马跑回来了,而且还带回来了一匹骡子。众人见了纷纷羡慕不已。可是,老人却忧心忡忡地说:“你们怎么知道这不是一件坏事情呢?”

大家都以为老人一定是让好事给乐疯了,以至于连好事坏事都分不清。几天后,老人的儿子骑着骡子在院子里玩,一不小心把腿摔断了。

邻居们都过来劝老人不要伤心难过。不料,老人笑着说:“你们怎么知道这不是一件好事情呢?”大伙儿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无不奇怪地悻悻离去。

事隔不久,战争爆发了。凡是身体健康的年轻人都被拉去当了兵,大多数人都战死沙场,没能再回来。而老人的儿子因为腿瘸没有应招当兵,待在家里平安无事。

当人们得到他们所要的名和利时,总是很开心,但他们更害怕失去一切。每当失去时,他们就会显得很失落,提不起精神,甚至不能接受事实,最后还怨天尤人。

人生无常,只知奋斗不知享受生活的人其实很可怜,而为了一些身外之物弄得连命都丢了的人则更可悲。佛家劝人安于平淡,其实隐藏了极深的人生处世智慧。对一个明白佛理的人来说,能放下他人所不能放下的一切,是免去人生诸多烦恼的第一步。一个人要能快乐地生活,心中就需要多一份坦然。笑对人生的人比起在曲折面前悲悲戚戚的人,始终坚信前景美好的人较之心头常常密布阴云的人,更能得到成功的垂青,拿破仑·希尔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拿破仑·希尔还是一个小孩子的时候,有一天,他和几个朋友一起在密苏里州西北部一间荒废的老屋的阁楼上玩。当他从阁楼爬下来的时候,先在窗栏上站了一会儿,然后往下跳。他左手的食指上戴着一个戒指。当他跳下去的时候,那个戒指挂住了一根钉子,把他整个手指拉脱了下来。

希尔尖声地叫着,他吓坏了,还以为自己死定了,可是在他的手好了之后,他就再也没有为这个烦恼过。烦恼又有什么用呢?他接受了这个现实。

还有一年,拿破仑·希尔碰到一个在纽约市中心一家办公大楼里开电梯的人。希尔注意到他的左手被砍断了。

希尔问他少了那只手会不会觉得难过,那个人说:“噢,不会,我根本就不去想它。只有在要穿针的时候,才会想起这件事情来。”

也许我们这些有着正常、健康躯体的人很难体会残疾人的痛苦,但是,事实就是如此,在不能改变现状的情况下,这些人都会很快地接受,或者让自己适应新的情况,或者干脆忘了它。

人生很多东西不要强求,更不要靠关系、权术、后门、整人等卑鄙手段强求;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人生没有常胜将军,要想在所有的方面都超过别人是不可能的,优势是暂时的、相对的,被别人超越是很正常的,处于优势时,不要“沾沾自喜”;处于劣势时,不要萎靡颓丧。只要我们学会放下学会知足,自然就会活得自在。

天道无私,有一得必有一失,有顺境也有困境,所以奉劝大家,莫说人生得失,何必计较太多,倘若不认为得失事关至大,又何必去认真计较,患得患失。看淡人生起伏,一切顺其自然就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