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知足,才会体会生活的美好

有不少刚刚大学毕业的学生,自以为读了不少书,长了不少见识,未免有点飘飘然,做了一点儿事就以为索取是重要的,对自己的所得也越来越不满意,几年过去了,自己越想得到的却越是得不到,于是不知足的心理就占据了全身心。假如你也有这种心理,那么你想获得成功几乎是不可能的。

若想成功的话,我们必须接受一些问题,如压力、错误、紧张、失望等,这些也都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事实上有时许多人都会觉得无法应付生活对我们的要求。人生路要一步一步走来,不可能一蹴而就。有些物质上的东西,不要过于苛求,要学会知足。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祸莫大于不知足。”讲的是知足常乐的道理。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说的也是知足常乐的道理。知足常乐,可以说为每个人所熟知,但在现实中又有几人能做到呢?

有一个人,偶然在地上捡到一张百元大钞,他得到这笔意外之财以后,总是低着头走路,希望还能有这样的运气。久而久之,低头走路成了他的一种生活习惯。若干年后,据他自己统计,总共拾到纽扣近四万颗,针四万多根,钱则仅有几百块,可是他却成了一个严重驼背的人,而且在过去的几年中,他没有好好地去欣赏落日的绮丽、幼童的欢颜、大地的鸟语花香。不知足的可怕之处,不仅在于摧毁有形的东西,而且能搅乱你的内心世界。你的自尊,你的原则,都可能在贪心面前垮掉。

人的不知足,往往由比较而来。同样,人要知足,也可以由比较得到。人的欲望如同黑洞一样,没有填满的时候,任由其膨胀,则会由此生出许多烦恼。如果能多看一下不如自己的人,和他们比一下,而不是一味地和比自己强的人比较,那么一切不平之心也许就会安宁。我们不妨抱一种“比下有余”的人生态度。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青年人常为自己的贫穷而牢骚满腹。

“你具有如此丰富的财富,为什么还发牢骚?”一位智者问他说。

“它到底在哪里?”青年人急切地问。

“你的一双眼睛,只要能给我你的一双眼睛,我就可以把你想得到的东西都给你。”

“不,我不能失去眼睛!”青年人回答。

“好,那么,让我要你的一双手吧!对此,我用一袋黄金作为补偿。”智者又说。

“不,我也不能失去双手。”

“既然有一双眼睛,你就可以学习;既然有一双手,你就可以劳动。现在,你自己看到了吧,你有多么丰富的财富啊!”智者微笑着说道。

欲望无止境,如果任其膨胀下去,必将后患无穷。生活中如能降低一些标准,退一步想一想,就能知足常乐。

人生在世,人人都想活得更好,人们总是在各种可能的条件下,选择那种能为自己带来较多幸福或满足的活法。所以,除了追名求利外,人生还有另一种活法,那就是甘愿做个淡泊名利之人,粗茶淡饭,布衣短褐,以冷眼洞察社会,静观人生百态。这样,就能品味出生命的美好,享受到生活的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