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只会让你成为“孤家寡人”

中国的传统文化素来鄙视傲慢,崇尚平等待人。一般来说,知识越多,学问越广的人就会越谦虚;文化越低,气量越小的人就会越傲慢。被奉为千古宗师的孔子说过这样的话:不要不知以为知,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谦逊的态度会使人感到亲切;傲慢只会使人感到反感,哪怕是一句话都会导致被人排挤:

有一位在工厂从事统计工作的女性,调到某机关的第一天,就与陌生的同事大谈自己的过去,并无意间冒出一句“我在工厂属人上人”,结果,同事大为反感:你是人上人,还调到我们这里干什么?于是群起而攻之,不出三月,她便被排挤出局。

一个人要养成谦虚让人的习惯。当你志得意满时,切不可趾高气扬,目空一切。新到一个环境,应该在交往中让同事逐步了解自己,这样会给新同事留下一个沉稳谦逊的好印象。任何人都希望能得到别人的肯定性评价,都在自觉不自觉地强烈维护着自己的形象和尊严,如果你的言语过分显示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无形之中,就是对他人自尊和自信的一种挑战与轻视,这样,新同事对你的排斥心理、乃至敌意也就不知不觉地产生了。

日常工作中不难发现这样的同事,其人虽然思路敏捷,口若悬河,但一说话就令人感到狂妄,因此别人很难接受他的任何观点和建议。这种人多数都是因为太爱表现自己,总想让别人知道自己很有能力,处处想显示自己的优越感,想以此获得他人的敬佩和认可,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失掉了在同事中的威信。傲慢也往往是自以为是,其实是无知的表现,就像有些人连话都听不懂,还认为自己了不起:

相传南宋时江西有一名士傲慢致极,凡人不理。一次他提出要与大诗人杨万里会一会。杨万里谦和地表示欢迎,并提出希望带一点江西的名产配盐幽菽菜,名士见到杨万里后开口就说:“请先生原谅,我读书人实在不知配盐幽菽是什么乡间之物,无法带来。”

杨万里则不慌不忙地从书架上拿下一本《韵略》,翻开当中一页递给名士,只见书上写着:“豉,配盐幽菽也”。

原来杨万里让他带的就是家庭日常食用的豆豉啊!此时名士面红耳赤,方恨自己读书太少,后悔自己为人不该傲慢。

傲慢是愚蠢。它故作高深,附庸风雅,其实是井底之蛙的仰望,是矫揉造作的不高明的表现。谦逊能够克服骄矜之气,能够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因为人们所尊敬的是那些谦逊的人,而绝不会是那些爱慕虚荣和自夸的人。

做到不傲慢需要注意做到如下两点:一是认识自己;二是平等待人。

防止傲慢首先要认识自己。一个人要正确认识自己是很不容易的。傲慢的人要么自以为有知识而清高,要么自以为有本事而自大,要么自以为有钱财而不可一世,要么自以为有权势而以势压人,殊不知,山外有山,楼外有楼,还有能人在前头。人贵有自知之明,古今中外成大事者,都是虚怀若谷,好学不倦,从不傲慢的人。

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其晚年的文学造诣可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但他从不恃才傲世,仍一遍遍修改自己的文章。他的夫人怕他累坏了身体,劝他说:“何必这样自讨苦吃?又不是小学生,难道还怕先生生气吗?”欧阳修回答说:“不是怕先生生气,而是怕后生笑话!”虚心自知,才是医治傲慢的一剂良方。

如果你不愿遭到别人的反感、疏远,切勿傲慢和过分强调自我,要注意加强品德修养,以谦逊平和待人,那么你的人际关系就会变得很和谐,你的生活会更加幸福和愉快。人生在世,切勿傲慢,要学会低调做人,不让就会成为孤家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