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亦不喜,失亦不忧,看到事物的两面性

立身处世,事事都须谨慎,心思动念更要光明磊落。一念、一言的偏差正是偏之毫厘,失之千里。防范犹如乘坐在渡海中的橡皮舟上,船身不可有针眼大的裂缝。盖棺定论,终身无愧,全靠平素的修炼,一点一滴的积累,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和杂念,这也就是做人的难为之处。所以说唯有心胸开阔的人,才能把幸福与祸患一视同仁。深知“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之理,唯有意志坚强、聪明大度的人才能在失败中寻找出成功的因素。在成功时总能思考危险的成分,在喜悦中总能注意探求不利的因素。

事实上,我们总是想找出最正确的抉择,但是很多时候,都没有绝对的正确。不信你看看下面这个小男孩是怎样颠覆大家眼里的正确选项的:

哈里森是美国第九位总统,他小时候曾有一段时间被人认为很傻。为什么呢?邻居们做过这样的试验:拿出一个五分的硬币和一个十分的硬币,让小哈里森从里头挑一个,小哈里森每次都拿那个五分的。而且每次都屡试不爽,大家均以此为乐。当然,大家都认为选择那个面值更大的硬币正确。

一个外地人路过此地,听说这件事后,感到很奇怪,于是亲自试验了一回,果然和大家说的一样。外地人仔细观察小哈里森的言行后,拍拍他的肩膀笑着说:“小朋友,你一点也不傻,你很聪明。”小哈里森也笑了。外地人没有再说什么就走了,邻居们都感到有些纳闷。

后来,终于有人想明白为什么了:如果小哈里森拿了十分的硬币,下次就不会有人去做这样的试验了,他每次五分的收入就将终止。小哈里森原来是弃眼前的小利来保留长远的利益,小小年纪,就有这样的长远眼光,可真了不起!邻居们都赞叹不已。

可是如果人们只给小哈里一次钱币的选择,那无疑,小哈里的选择是愚蠢的选择。其实,后来人们还给不给钱币是不确定的。很多东西都有双面性的,即使我们认为绝对是真理的科学。爱因斯坦就说:“科学是一把双刃剑。”

这更是一个绝对真理,科学固然提高了生活的质量和效率,但同时也使环境污染危害更大。曾经倾注半生心血写了鸿篇巨制《中国科学技术史》的英国学者李约瑟说:“还有另一种麻醉剂,我们可以称之为‘科学的麻醉剂’。看不到人生的悲剧性的一面,不认识神圣观念在世界上的作用,不知道人类为保持正义而进行的斗争,那就是我所说的受了科学麻醉剂的毒害,在今天,其危害性就要比前原子时代更加严重得多了。”

不仅科学是双刃剑,天下万事万物都是双刃剑,正面固然锋利,反面同样能够伤人。看惯了人世间上演的一幕幕福祸纠缠的悲喜剧,一个成熟的人认识了其中道理,便能得亦不喜,失亦不忧,此所谓“得失两便”。

很多先哲都明白得失之间的关系,知道事物的两面性,所以看得很淡然,而不去强求:

柳下惠是鲁国的大夫,曾任士师,三次被国君免官。可他却不走。故此《鲁论》上记载说:“柳下惠,担任士师,三次被罢免。”有人问他:“你怎么不离开鲁国呢?”他回答说:“正直清白地做官,到哪里去不会被多次罢黜?没有正义感地做官,那又何必离开自己的国家?”孟子说:“柳下惠被免了官也没有怨言,穷困了也不显出可怜的样子。”

柳下惠在当时不被任用,没有怨怒,处于落魄境地,也没有可怜的样子。他明白要做一个清白正直的人,势必会遭到邪恶势力的嫉恨,使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失。但即便是个人利益遭受损失,也不能放弃自己的主张,所以能够坦然面对自己所处的环境。

人世间的事情总是有得便有失,因而,面对得失要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