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甲天下也要牢记以俭养德

古往今来,大凡成功的人,凡事均能做到自我约束。他们虽然富有万金却仍然注意节俭,可说是智慧经营,“糊涂”生活。俭朴的意义远远超过了俭朴本身,它更代表了一种人生态度,一种人生原则。

历史上凡是“做大事、成大业”的伟人、名人无一不是“艰苦朴素,厉行节俭”的身体力行者。1936年斯诺在延安时,看到毛泽东穿着打了补丁的衣服,周恩来睡土炕,彭德怀穿着用缴获的降落伞改做的背心,林伯渠戴着用绳子系着断了腿的眼镜,他称之为“东方魔力”,并断定这是“兴国之光”。淮海大战中,国民党大将黄维被俘后死不认输,当他亲眼目睹了刘伯承、邓小平、陈毅这些布衣将军后,才幡然醒悟:“在下不光败在战场上,更败在作风和精神上。”

而在中国古代,帝王们虽然富甲天下,但他们也懂得节俭的道理,不少圣德的君王甚至也能做到以身作则,比如说北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

赵匡胤登基后,十分关注国计民生,特别是在赎买收取兵权、财权之后,再加上不断对南方用兵耗资巨大,使得赵匡胤更加注重节俭。平日的开销降到最低,所用的车马都很朴素。寝宫中的帷帘都是用青布包边,宫中帷幕也与普通百姓家的无两样。赵匡胤经常把布衣等物赐给左右近侍,说:“朕过去当兵时就穿这些。”

赵匡胤不仅以身作则,厉行节俭,而且还严格要求家人,教导子女不能贪求奢华。一次赵匡胤的女儿魏国长公主穿了一件由翠鸟羽毛作装饰的短上衣入宫见父皇,赵匡胤见到后,十分不高兴。他对公主说:“回去把它放起来,别再穿了,从今以后,不要用翠鸟羽毛作装饰了。”

公主无所谓地说:“这有什么了不起,一件衣服能用去几根翠鸟羽毛?”

赵匡胤正色说道:“此话差矣,你穿这样的衣服,宫中其他人必会争相效仿,这样一来京城翠鸟羽毛价格便会上涨了。百姓见有利可图,就会从各个地方贩运来,那要危害多少翠鸟呀。你难道不觉得自己有错吗?”

在一旁的宋皇后对赵匡胤说:“您当了这么长时间的天子,就不能用黄金把乘坐的车马装饰一下,出来进去也显得气派一点吗?”

赵匡胤说:“我大宋富甲天下,即使宫殿全用金银来装饰,也不难办到。但朕为一国之君,就要为天下百姓着想,国家的钱财怎可以乱用呢?古人说,以一人治天下,怎可以天下奉一人呢?如果全为自己考虑,奢侈无度,那么天下人又该怎么做呢?他们又怎么想我这个皇帝呢?以后你们不要再提这类事了。”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我们低调做人的根本,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把节俭当做一种习惯来培养。即使是国外也有很多名人,是以固守清贫的德行著称:

卡文迪出身贵族,拥有“爵士”封号,还拥有大批存款,是英格兰银行的最大客户。但他终身不娶,不理衣着,全心致力于科学研究,无暇顾及生活琐事。他的衣服大多是旧式的,满是皱褶,扣子掉了也不管。

一天,他到皇家学会去,顺便穿了一件在实验室工作时被硫酸烧坏了的破大衣,以致被认为是个流浪汉,人们说什么也不肯让他进去,待他通报了姓名,学会的职员才连连道歉,请他进去。

平时,他吃得也很简单,就是偶尔请科学家吃饭,一般也只是一条羊腿。仆人笑着提醒他,一只羊腿不够五个人吃,他才改口说:“那就准备两只吧!”

人们问他:“你那样有钱,为什么又那么‘寒酸’呢?”

他自信而无愧地说:“我认为科学家的时间应当最少地用在生活上,而应当最多地用在科学上。”

卡文迪不得不让人感到钦佩。而著名物理学家彼埃尔·居里说过:“我们不得不饮食、睡眠、游戏、恋爱,也就是说,我们不得不接触生活中最甜蜜的事情,不过我们必须不屈服于这些事情。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我们仍须保持我们一心从事的心境,使它们仍然居于优越地位,使它们在我们的可怜头脑中继续冷静地进行。”放弃生活中的奢华,追求更高的目标才能拥有更好的生活,也才能自我超越。

无论我们的生活多么富贵,我们心中也要有“节俭”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