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高位,要会居“高”思危

《左传·襄公十一年》有言:“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孟子也曾说过:“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者也。”在古代,不知有多少王朝就因此而从盛世走上了末路,如汉,如唐;在当代社会,也有很多人常常在这个问题上跌得七零八碎。当一个人身处逆境之时,那种求生或者求生活、求名利的欲望极其强烈,从而激发出拼搏奋斗的壮志豪情与实际行动;而一旦达成所愿,就会“饱暖思淫欲”,沉浸在一片歌舞升平之中,浑然不知身外之事。

在日趋激烈竞争的今天,生存即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现在你可能已经功成名就,但别忘了你的竞争对手正在觑觎着属于你的一切。一旦你躺在功劳簿上呼呼大睡,那么,笑到最后的一定是那只虽爬得慢,却没有停歇的乌龟。

楚国令尹斗越椒,自恃先辈有功,治国有方,自己在位期间人民安居乐业,众人臣服。然而自从楚庄王削弱了他的权力以后,便怀恨在心,久而久之,起了谋反之心。后来,楚庄王出征讨伐陆诨,斗越椒见机会已到,便发动本族人起来反叛,与庄王交战。斗越椒拉弓挺戟,来回驰骋,威风凛凛,楚兵见此面带惧色,楚庄王只好决定智取。

第二天早晨鸡鸣时,楚庄王带领军队退去。斗越椒得到消息后率领众人来追。楚军日夜兼程,已到竟陵以北。斗越椒跑了一天一夜二百多里路,到了清河桥。楚军在桥北埋锅做饭,看到追兵来到,弃掉锅灶慌忙逃走。斗越椒下令:“捉住庄王,才能吃早饭。”负羁说:“我看你的士兵又困又饿,不如先吃饱了再去抓楚王吧!”斗越椒听信了他的话,下令停车做饭。谁知,饭还没有熟,只见楚公子侧、公子婴齐分率两路大军杀到。斗越椒狼狈逃窜,奔到清河桥,桥已被楚王拆断,绝了后路。斗越椒吩咐左右测量水的深浅,做渡河的准备。忽听河对岸一声炮响,楚军在河边大喊:“乐伯在此,逆贼越椒快下马受擒!”斗越椒大怒,下令隔河放箭。

这时,乐伯军中有一小兵,箭射得极好,叫养繇基,军中称他是神箭养叔。他请求乐伯,要和斗越椒比箭。

得到应允后,养繇基在河口大喊:“河这么宽,箭怎么射到?听说令尹善于射箭,我想和你比个高低,让我们都立在桥墩上,各射三箭,死生由命!”斗越椒问:“你是什么人?”养繇基回答道:“我是乐伯将军部下的小卒养繇基。”斗越椒一听是个无名小辈,便轻蔑地说:“你要与我比试,必须先让我射三箭。”养繇基说:“别说射三箭,就是一百支箭我也不怕!躲闪的不算好汉!”于是,制止住各自的队伍。两人分别站在南北桥墩上。斗越椒拉弓先发一箭,恨不得一箭把对方射到河里。谁知,养繇基远远望见箭飞来,用弓稍一拨拉,那支箭早就落到水中。并高叫:“快射!快射”斗越椒又把第二支箭搭上弓弦,瞅准了,“嗖”的一声射出去。养繇基把身子一蹲,那支箭从头上飞了过去。斗越椒叫道:“你说不许躲闪,为什么还蹲下来躲箭?不算大丈夫!”养繇基说:“你还有一箭,我现在不躲了,要是这箭也射不中,该我射了!”斗越椒心想:“他如果不躲闪,这支箭肯定能射中。”便取出第三支箭,端端正正地射去,叫声“中了!”只见养繇基两脚站定,箭到时,张开大口,恰好用嘴把箭咬住。斗越椒见三箭都没射中,心中早已慌了,只是大丈夫一言既出,不好失言,便叫道:“让你也射三箭,如果不中,还得我射。”养繇基笑着说:“要是三箭才能射中你,那是初学箭的本事,我只射一箭,就让你命丧我手。”斗越椒说:“别空口说大话,好歹就看你射了。”心里想:“哪里就能一箭射中?”

谁知养繇基的箭百发百中,他虚拉一弓,然后乘斗越椒躲闪之时,迅速射出一箭,直穿斗越椒的脑袋而过。可怜斗越椒勇力过人,却因轻视了养繇基这个无名小辈,并最终命丧养繇基之手。

斗越椒之败全缘于其过于轻敌,进而低估了敌方力量,使自己没有回旋的余地,最终注定了惨败的结局。人站在高处,要学会居高思危,不然的话迟早会被人打落下来,因为别人都在对你的“高位”虎视眈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