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之间确实是有亲疏远近之分,我们对待有失偏颇是在所难免。但是我们尽量要做到公平,不要过于情绪化地去针对某些人,某些事情。过于厚此薄彼只会落得灰头土脸的下场:
一位职员热情地邀请了自己的顶头上司到家里做客,庆祝自己乔迁之喜。他的几位同事和朋友早就说过一定要去他家好好热闹一番的。
入席,男主人把上司推上了最尊贵的位置,也是最好的位置,靠近空调,椅子也很舒适。
“你们几个不要客气,随便坐,我就不和你们客气了……”男主人开始张罗着给上司倒酒。同事们不声不响地落座了。
女主人把酒菜摆满了整个桌子,不停地向上司介绍菜名和特色。吃到一半,她又陆续把一盘盘热气蒸腾的菜肴端上来。男主人则站起身来,把上司面前半空的菜盘堆码在同事面前,接过热菜放在上司面前。
“我爱人厨艺不精,不知道合不合您胃口……”他一边说着,一边热情地为上司夹菜添酒。
“你们几个要吃什么就随便夹,我就不一一布菜了。”
接着,男主人又起身向上司敬酒,说些感谢关心,谢谢培养之类的话。
几位同事根本就没有机会向主人表示自己的祝福,也没有机会和上司说话。酒过三巡,似乎男主人眼里只有上司一个人,而其他人都是不存在的。同事一个个难忍心中的不满,宴席还没有结束,就纷纷以“对不起,我们还有事”为由陆续告辞了。
这样的待客方式当然令人生厌,让人感到主人的俗不可耐和势利,不然,为什么唯独对上司如此热诚、谦恭,服务如此周到,而对一般来客又那样平淡和随便呢?这种家宴不仅不能增进主客之间的友谊和深入了解,相反地,还会在人与人之间造成种种人为隔阂。那些愤然离席的客人,实际上就是用无声的语言表示对主人的不满。
更多的时候,你面对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你要处理的不是简单的“我和你”的关系。在这个许多人事掺杂其中的多角关系中,要真正做到不偏不倚、一视同仁,才不至于得罪他人。
“两人向隅,举座不饮”,这是古话,但是描述的情形在现实生活中却常常出现。这种现象往往是因为有人招呼不周,厚此薄彼,“对上谄,对下渎”,在有意无意间将一大群平等的人划了等级。
朋友参加各种活动,大多“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乎人际之间关系”。大家在一起没有主仆之分,没有上下级别,没有尊贵鲜卑,这样“皆大欢喜”的结果是不难达成的。
但是,“一视同仁”这个词对很多人来说似乎是个高难度的表演动作,他们讨好位高者,冷落位卑者。被疏忽的人会心生不满,觉得受到了歧视;备受推崇的人也并不会在这种“优待”中好受多少,这种与众不同会让他觉得别扭和尴尬。实际上,他们被人推向了大多数人的对立面,心里也会为之不欢。
据说,圆桌发明的最初目的正是为了使入席者消除南面之尊和北面之卑的客套,其本身就传播着着“一视同仁”的理念。
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如果在日常生活的交往中把工作中的高低关系和尊卑关系延伸进来,不仅不能提高上司的威信,还会适得其反,招来别人的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