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嫉妒的洪流冲昏理智的头脑

生活需要我们有一颗善解人意的心,需要我们凡事能更大度一点,那样,我们会对无关紧要的小事一笑置之,会赢得更多人的尊敬。嫉妒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它阻碍了人前进的步伐,也损害了自己的身心健康。

嫉妒者总是与别人攀比,看到别人的优势就眼红,就会产生羡慕,由羡慕又转化为渴望,由渴望又变为失望、焦虑、不安、不满、怨恨、憎恨。他们情绪极端不稳定,易激怒,爱感情用事,反复无常,自制力极差,一次次的痛苦循环,使得心理负荷越来越重,终日被自己的嫉妒所折磨,使得嫉妒者内心苦闷异常。因此当嫉妒心理侵扰时,嫉妒者会心烦意乱,会痛苦,会愤恨。

嫉妒会让人一生碌碌无为。嫉妒的受害者首先是嫉妒者自己。莎士比亚说得很确切:“嫉妒是绿眼的妖魔,谁做了他的俘虏,谁就要受到愚弄。”嫉妒者经常处于愤怒嫉恨的情绪中,势必影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生气是用别人的缺点来惩罚自己,嫉妒却是用别人的优点和成就折磨自己,因而它就更加残酷无情地毁掉自己一生的前途和事业。自己不上进,恨别人的上进;自己无才能,恨别人有才能;自己无成就,恨别人获得了成就。曹操和周瑜都是三国时代才华横溢的人,然而两人的度量却大相径庭——曹操惜才,周瑜忌才。所以,他们俩的命运也大相径庭——一个人成就霸业,一个人屈死于自己的嫉妒心:

袁绍进攻曹操时,令陈琳写了三篇檄文。陈琳在檄文中,不但把曹操本人臭骂一顿,而且骂曹操的父亲、祖父的头上。曹操当时很恼怒,气得全身冒火。不久,袁绍兵败,陈琳也落到了曹操的手里。一般人认为,曹操这下不杀陈琳就难解心头之恨了。然而,曹操并没有这样做。他敬慕陈琳的才华,不但没有杀他,反而抛弃前嫌,委以重任。这使陈琳很感动,后来为曹操出了不少好主意。

而周瑜是个难得的将才,可是他没有将才应有的度量。周瑜聪明过人,才智超群,然而,妒忌心极重,容不得超过自己的人。他对诸葛亮一直耿耿于怀,几次欲害之,均不得逞。赤壁之战,周瑜损兵马,费钱粮,却叫孔明图了个现成,气得周瑜后来“大叫一声,金疮迸裂”。

周瑜用美人计,骗刘备去东吴成亲,被诸葛亮将计就计,最后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又气得周瑜“大叫一声,金疮迸裂”。最后,周瑜用“假途灭虢”之计,想谋取荆州,被孔明识破,四路兵马围攻周瑜,并写信规劝他,周瑜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可见周瑜度量之小。

怪不得“自己人”鲁肃都要说:“公瑾(周瑜)量窄,自取死耳!”英姿勃发的周瑜居然死在了自己的嫉妒心之下,实在是让人惋惜。

大度能容天下难容之事,善待他人,宽容他人,就能真正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对晚辈、对下级要积极推荐、大力扶持,要明白长江后浪推前浪是亘古不变的自然规律。对别人超过自己要抱欢迎的态度,应为别人的进步而高兴,为别人得到荣誉而喜悦,这才称得上心胸宽大、气度不凡。嫉妒人家无非是怕人家的先进对比出自己的平庸和落后,但是怕也无济于事,生气不如争气,嫉妒并不能给自己增添什么光彩,反而会凸显出自己的卑劣。

嫉妒者怀着仇视的心理和愤恨的眼光去看待他人的成功,而自己却在这种不良的情绪中受到极大的心理伤害,一切嫉妒的火,都是从燃烧自己开始的。嫉妒者内心充满痛苦、焦虑、不安与怨恨,这些情绪久久郁积于内心,就会导致疾病。

嫉妒,不仅给他人带来痛苦、损害和灾难,而且对自己也是有害的,所以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说:“嫉妒的人常自寻烦恼,他是他自己的敌人。”

嫉妒者的光阴和生命就在对他人的怨恨中毫无价值地消磨掉,到头来两手空空,一事无成。俗话说:“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嫉妒者都是庸人,他们自己给自己制造烦恼、痛苦和思想包袱;他们自己给自己制造“敌人”,树立对立面;他们自己给自己制造不平静,所以,嫉妒者都是无事生非和无事自扰的庸人。

低调的人往往很聪明,他们意识到自己有了嫉妒之心就会立即刹车,打消损人的恶念,把嫉妒心转化为向他人学习的动力,努力追赶上去,这样自己也会创造出令人羡慕的业绩,这才是处理自己嫉妒心理的正确方法。只有加强个人思想道德修养,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和化解嫉妒心理。

我们在嫉妒心理萌生时,还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意识和行为,自觉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感情,把嫉妒心理消灭在萌芽状态,做到宽怀大度,宽以待人,尽量克服心胸狭窄、目光短浅的毛病,要依靠自己的真才实学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