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能避祸,忍能挡灾

现实中并不是一切看起来美好的事物都是我们的机遇,还有可能是陷阱或者是别的什么。如果过于冲动,掉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机遇也就离我们远去了。其实生命中很多机遇都隐藏在危机中,抑或是夹杂在“血雨腥风”中,我们要擦亮自己的眼睛去寻找。所以,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保持低调的心态,更不能够轻易动怒了。

但是,有些人为人过于直率,不知隐忍,激情冲动,往往是幼稚、肤浅所致。聪明的人能够做到不管是在顺境或逆境时,都能以低调的态度对待。不轻易发怒,这样就可以躲避灾祸:

明朝苏州城里有位尤老翁,他开了间典当铺。一年年关前夕,尤老翁在房间盘账,忽然听见外面柜台处有争吵声,就赶忙走了出来。原来是附近的一个穷邻居赵老头正在与伙计争吵。

因为尤老翁一向谨守“低调做人”“和气生财”的信条,先将伙计训斥一遍,然后再好言向赵老头赔不是。可是赵老头板着的面孔不见一丝和缓之色,靠在柜台上一句话也不说。挨了骂的伙计悄声对老板诉苦:“老爷,这个赵老头蛮不讲理。他前些日子当了衣服,现在,他说过年要穿,一定要取回去,可是他又不还当衣服的钱。我刚一解释,他就破口大骂,这事不能怪我呀。”

他挥挥手,打发这个伙计去照料别的生意,自己过去请赵老头到桌边坐下,语气恳切地对他说:“老人家,我知道你的来意,过年了,总想有身体面点儿的衣服穿,这是小事一桩。大家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熟人,什么事都好商量,何必与伙计一般见识呢?你老就消消气吧。”

还不等赵老头开口辩解,尤老翁马上吩咐另一个伙计查一下账,从赵老头典当的衣物中找四五件冬衣来。然后,尤老翁指着这几件衣服说:“这件棉袍是你冬天里不可缺少的衣服,这件罩袍你拜年时用得着,这三件棉衣孩子们也是要穿的。这些你先拿回去吧,其余的衣物不是急用的,可以先放在这里。”赵老头似乎一点儿也不领情,拿起衣服,连个招呼都不打,就急匆匆地走了。尤老翁并不在意,仍然含笑拱手将赵老头送出大门。

可是人们万万没想到,当天夜里赵老头竟然死在另一位开店的街坊家中。赵老头的亲属乘机控告那街坊逼死了赵老头,与他打了好几年官司。最后,那位街坊被拖得筋疲力尽,花了一大笔银子才将此事摆平。原来赵老头因为负债累累,家产典当一空后走投无路,就预先服了毒,来到尤老翁的当铺吵闹寻事,想以死来敲诈钱财。没想到尤老翁做人一向低调,明显吃亏也不与他计较,赵老头觉得坑这样的人即使到了阴曹地府也要下地狱,只好离开,在毒性发作之前又选择了另外一家。

只是生活中并不是每个人都像尤老翁这么恪守低调做人的信条,动不动就因为一些小事就动怒发火,结果最后却倒了大霉,下面说的弗格森就是这样一个不幸的家伙:

弗格森在一家公司任生产部经理,因当时他工作太忙,心情不太好。一位前来推销产品的销售员却在一旁喋喋不休地推销自己的产品。弗格森一股无名火涌上心头,粗鲁无礼地把对方赶出办公室。

几年后,他再见到那位销售员时,销售员已经转到他的一家大客户那里,在供应部里任职,而且一眼就把弗格森认了出来。弗格森暗中叫苦,怕对方报复。果然,那家大客户给他公司的订单越来越少。老板知道缘由后,直接就把弗格森扫地出门。

那些毫无道理的动怒,只会让你招致灾祸。所以,做人要低调一些,天大的事,忍一忍也就过去了,这可谓是能屈能伸做人的至高境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