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忍“小失败”才能收获“大成功”

失败会给许多人都造成负面影响,在他们心中设置永远的障碍,他们不再敢于尝试,他们固守着成功与失败之间的界限,不敢有所跨越,他们认为自己能力只能如此。在我们的身上,其实都有一种神秘的力量,这种神秘的力量就是不屈的心。它不允许我们懈怠,它让我们永不害怕失败,每当我们攀爬不到一个高度的时候,它就促使我们继续努力。

不屈之心是摆脱颓废的最佳手段,一个人一旦形成不断自我激励、始终向着更高境界前进的习惯,身上所有的不良品质和坏习惯都会逐渐消失,纵观古今中外的成功人士,他们身上大都有这种不断进取的个性与品质。大发明家爱迪生就是一个不害怕失败的人,他在寻找灯丝材料的时候,经受了成百上千次失败:

爱迪生和许多科学家在同一时期研究电灯。当时人们对制造电灯的原理已经很清楚了,就是要把一根通电后发光的材料放在真空的玻璃泡里。人们要解决一些具体问题,比如说如何让它更轻便、成本更低廉、照明时间更长。其中最主要的问题(也是竞争的焦点)在于灯丝的材料,因为它们决定了灯泡的寿命。

爱迪生在当时已经声名赫赫,他仅仅宣布可以把电流分散到千家万户,就导致煤气股票暴跌12%。爱迪生全力以赴地投入了研究工作。有记者问:“如果你真的让电灯取代了煤气灯,那可要发大财了。”爱迪生说:“我的目的倒不在于赚钱,我只想跟别人争个先后,我已经让他们抢先开始研究了,现在我必须追上他们,我相信会的。”

但是他本人是冷静的,在设想成为现实之前,他要像小时候在火车上做实验一样踏踏实实地干。他已经是一个改进了电话、发明了留声机、创造了不计其数的奇迹的著名“魔术师”,但他是这样的人——一旦取得了成果,就把它忘掉,奔向下一个目标。用来做灯丝的材料,他尝试过炭化的纸、玉米、棉线、木材、稻草、麻绳、马鬃、胡子、头发等纤维,铝和铂等金属,总共1600多种。那些日子,全世界都在等着他的电灯。他不断地经历着失败,不断地继续重复着失败。

经过一年多的艰苦研究,他找到了能够持续发光45小时的灯丝。在45个小时中,他和他的助手们全神贯注地盯着这盏灯,直到灯丝烧断,对于爱迪生来说,这又是一次失败,因为一个灯泡用不到两天的时间,实在是远远不够。两个月后,灯丝的寿命达到了170小时。《先驱报》整版报道他的成果,用尽溢美之词:“伟大发明家在电力照明方面的胜利”、“不用煤气,不出火焰。比油便宜,却光芒四射”、“15个月的血汗”

……新年前夕,爱迪生把40盏灯挂在从研究所到火车站的大街上,让它们同时发亮来迎接出站的旅客。不知有多少人是专门赶来看奇迹的,这些只见过煤气灯的人,最惊讶的不是电灯能发亮,而是它们说亮就亮、说灭就灭,好像爱迪生在天空中对它们吹气似的。有个老头还说:“看起来蛮漂亮的,可我就是死了也不明白这些烧红的发卡是怎么装到玻璃瓶子里去的。”大街上响彻着这样的欢呼:“爱迪生万岁!”然而,爱迪生的讲演使人们再次惊讶:“大家称赞我的发明是一种伟大的成功,其实它还在研究中,只要它的寿命没有达到600小时,就不算成功。”

从那以后,他在源源不断的贺信、电报和礼物中,在铺天盖地的新闻中,在说试验新的灯丝发明了365层像洋葱一样可以一层层剥下来的不用洗的衬衣的神话中,以及在雪片般飞来的求购这种衬衣的汇款单中,默默地改进着灯泡,向600小时迈进,结果,他的样灯的寿命达到了1589小时。无数次失败的经历,终于把爱迪生推向了成功。

我们的目标前面还有更高远的目标,正是因为这些高远的目标,才使我们内心深处有着向目标不断进取的力量与信心,我们的社会才不断进步与发展。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低调的人不会因为失败而失去理智,也不会为一时的成功疯狂。他们只会默默地忍受失败,积累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