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善于交际,能够使得与他见面的人对他口服心服,在于他们对任何人都能坦诚相向,使得每一个和他们谈过话的人,都有相见恨晚的感觉,于是谈起话来也就推心置腹,不加隐瞒了。
善于钻研于此的人,往往都是“销售自己”的高手。他们碰到义愤填膺、前来质询的访客时,往往先发制人,先将自己种种不顺利的情形告诉对方,使得来人逐渐消除敌意而产生同情的心理。而从来不会针锋相对,让人火上加油。即使遇见躲避不过的时候,他们也会避开其锋芒,李嘉诚在和渣打银行的对峙之中,就“闪身一让”,让渣打银行摔了个大跟头:
那年,香港政府财政拮据,便想出了一个对策:把中环海边康乐大厦所在的那块土地进行拍卖。消息传出后,很多人都纷纷赶来参加投标。不过,真正打这块地皮主意的,在香港只有英国的渣打银行和李嘉诚的长江实业有限公司。而香港政府为了不让港外人士购地,采取了暗中投标的方式,让这两家中的一个获胜。
李嘉诚内心有自己的打算,他考虑到,这块地皮虽好,但也需要个底线,否则买回来也是亏本。李嘉诚经过充分考虑,报上了28亿港元。
在几次竞标都败于李嘉诚的渣打银行,这次为了挽回面子,于是拼了老本,报出了42亿港元的价格。
他们原本认为李嘉诚为争这一地皮必定会拼命抬价。结果当然是渣打银行获胜。正当银行上下举杯欢庆时,打听消息回来的人说,李嘉诚的报价比他们少了14亿。
在场的渣打银行人员一个个脸色顿时变得死灰,总裁的酒杯也吓得掉在了地上,大呼上当。
李嘉诚精打细算,忍住了黄金地段的巨大诱惑,了解渣打银行势必与己一分高下,果断地抽身而退,避免了对手的锋芒。如果忍不住,把老本压上,则可能会落个失败,又有何价值。
高手相搏,如果对方实力比较强大,就不要忘记保留实力的策略。躲避敌人的锋芒,不逞一时之勇,最终会避免两败俱伤。
《孙子兵法》说:“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意思就是说:当与敌人力量相当时,要迎击敌人;当力量弱于敌人时,要能躲避敌人,要善于退却。在力量弱小的情况下,勉强应战,就会被强敌活捉。为保存实力,就必须懂得后退的道理。
李嘉诚的长江实业和渣打银行硬拼的话,渣打银行不一定能够胜。但是李嘉诚一向为人低调,处事精明,根本就不会和渣打银行进行针尖对麦芒的斗争,他知道这样会两败俱伤。所以,当渣打银行图穷匕见的时候,却发现李嘉诚早已经避开,悠然自得地在一边闲庭信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