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客观衡量企业,从实际出发

经济发展是有自身的特点与规律的。这就要求我们尊重科学、尊重客观规律,而不能仅仅把它们当成一句口号。发展经济最忌讳用类似于搞政治运动的方式和思路来进行,如果真是这样,走弯路、遭受挫折是在所难免的事情。

很多这样的想法只是自己的主观想象,是一厢情愿的,是不符合实际和经济客观规律的,甚至可以说是严重背离的。企业在发展的时候,要从全局的角度出发来思考这些问题,同时必须弄明白企业发展在全国经济发展布局中的位置。只有这样做,才能真正找到一条符合客观规律的发展道路。这就是说企业管理者在引导企业发展的时候,一定要善于冷静分析形势,客观衡量自己,一切都要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依靠自己的主观想象去设计、去规划,这才是最明智的做法。

——王石1997年接受记者采访时所说的话

背景分析

企业发展要尊重客观规律,否则肯定会吃大亏,关于这一点,王石是深有体会的。

1992年,邓小平发表了“南方讲话”,在这次谈话中,邓小平强调发展经济要敢闯,胆子要大一点,步子也要快一点。邓小平的这一席话让全国各地政界和商界变得热血沸腾,他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都准备着大干一场。邓小平的这次谈话给很多人吃了定心丸,各地政府纷纷出台加快本地经济发展步伐的政策。

同样受到邓小平鼓舞的还有万科的同仁们,他们的工作激情一下被点燃了,也准备大干一番。最重要的体现是,万科人开始研究自己家乡的特点和条件,研究的结果都是自己的家乡有很大的经济发展潜力。于是,他们纷纷向领导请愿,要求万科去他们的家乡投资。

地域涉及海南、上海、珠江三角洲、郑州、北海、乌鲁木齐、丹东、齐齐哈尔、怀化、陆丰,还有京津地区、胶东半岛、闽南经济区,等等。来自不同地方的万科同仁们说出了自己家乡的特色以及发展的潜力。每个人的理由都很充分,每个人的激情都很饱满。但是仔细想一下,中国如此之大,具备发展潜力的地方又何止这些。万科同仁提出去自己的家乡投资,多是出于热爱家乡的感情,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狂热。

当时,很多人都是激进的,据王石说:“很多城市都做了宏伟的规划。开发几百、几千平方公里土地,建起几百万吨的乙烯厂、几百万吨的炼油厂、几千万吨的炼钢厂,建起多少个万吨泊位,开发多少公里的海滩,等等。这些美好的远景规划,令人不由得动心,心向往之。很多人虔诚地、执着地相信自己的设想一定会实现。”

但此时的王石是冷静的,没有被集体的狂热所左右,他经过深思熟虑,发现其中有很多规律是没有办法摆脱的,而很多想法也是不符合实际的。

经过这件事,王石体会到,无论何地,发展经济都需要尊重科学、尊重客观规律。这样的想法也让万科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没有出现大的错误。

拓展透析

一切组织行动的目标要符合经济发展客观规律,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对于企业来说更是如此。关于这一点,任正非的认识比较深刻。在华为的发展遭遇冬天的时候,任正非发表了一篇《华为如何度过冬天?》的讲话,详尽地说明了企业的发展必须符合客观规律,否则将会给企业发展带来困难。

当华为的发展遭遇冬天的时候,华为员工的士气也受到了影响。此时,任正非在讲话中强调:“大家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客观规律不是随人的意志而转移的。现在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困难时期,但这个困难不是华为公司一家的,这是全行业的困难,是全球IT业的冬天,包括国内外的运营商、设备商,所有的都包含进去了,可以说无一幸免。当然,华为只能讲自己的冬天,我们更多地讲自己存在的问题,因为我们是行业中的一部分,行业的大环境我们改变不了。我们没有资格对别人指手画脚,我们要集中精力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办好。

“那么,这场困难是如何造成的?实际上是美国的新经济炒得太热而造成的。大家想想当时的情况,那时好像钢铁玩完了,汽车玩完了,什么都玩完了,只有搞信息才赚钱,触网即‘发’,无‘网’不胜。所有的上市公司,不管是卖鸡蛋的,还是卖鸭蛋的,只要有一个.com,几百亿、几千亿就圈进来了。我当时就认为这是极不正常的,道理很简单,也很朴素:人们不能吃信息、穿信息、住信息。粮食不要了,房子不要了,汽车不要了,然后人们就富裕起来了,怎么可能?因此,在新经济理论虚拟财富的推动下,人们非理智地追捧,制造了整个世界对网络企业的大泡沫。

“戈尔以他高度的智慧与概括能力把多媒体通信简单地归纳成为信息高速公路,这种简单的归纳使全世界所有的政府和人们清晰地理解了网络经济,把网络经济迅速地普及到大众,于是网络经济走下神坛,由精英经济,变成了大众经济。而先行的网络公司股价暴涨,又确实让人看见了财富。在示范效应下,大规模的投入就开始了,持续了十几年的繁荣,这种浪涌式的投资过剩大大超过需求,供求失衡的结果,产生了管涌和坍塌,最终因无力支撑而衰落下来。由于这种思想的推动和群体的无意识,大家对未来的估计过于美好。这实际上背离了社会发展的自然规律,也背离了企业生存发展的基本规律。

“大家想想,光纤与芯片的原材料是河沙中提炼的硅。光纤与芯片的原材料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大家都拼命地投资,就形成生产供给过剩。这种需求有限而生产过剩累积,必然导致行业的坍塌和困难,于是造成了今天的过剩和行业的困难。”

从任正非的这段讲话中可以领悟到的是,企业发展最重要的是有规律地活着,而这个规律就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以及当下的客观实际。由此可见,经营企业,企业家不仅需要过人的商业敏感,还要对市场进行充分调研,要有一双慧眼和一颗智慧的头脑。德鲁克认为,在产品或服务的价值认定方面,最权威的专家不是企业家本人,而是市场规律。想进军一个新的行业或在一个全新的地理区域安营扎寨,如果缺乏对市场的考察,无异于蒙着眼睛奔跑,最终必然在瞎跑乱撞中跌得头破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