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企业与员工都需要平衡利益
我们认为,房地产不仅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社会保障和长期稳定的基础。中国房地产行业的目标,应当是让每一个家庭都有适宜居住的住宅。这一目标意味着,我们开发商要为消费者提供安全、环保、适于居住和交流的优质住宅。这一目标要求我们做到“三个统一”:增长质量与数量的统一,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统一,开发商利益与社会公众利益的统一。
——2004年万科集团20周年庆典王石发言
背景分析
20岁,无论是对一个人来说,还是对一个公司来说,都是正值青春年华的时候。过去的20年,万科是善于学习的,它不断向优秀企业学习,学习索尼,学习新鸿基地产。依靠不断的学习,万科逐渐成长为一个优秀的房地产企业。
经过20年的发展,万科逐渐变得成熟。面对将来的房地产市场,万科会变得更加成熟。万科相信,在之后的10年,房地产市场将会变得更加理性,而万科面临的也是一个完全不一样的竞争环境。在未来的10年,按照万科的分析,行业秩序会变得越来越理性,主要表现为土地供应和房地产金融更加规范,政策与法规逐渐健全。
另外,消费者也会变得越来越理性,主要表现为,他们不再单单满足于基本生存需要,而是会全面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他们对住宅的要求也不再局限于产品质量,而是转向对居住体验的整体要求。
再有就是,市场也会变得越来越理性,具体表现为企业经营将由粗放走向精细,竞争不再单单依赖土地资源,而是体现在综合竞争能力上。
出于这几个方面的分析,以王石为领导的万科提出要平衡各方面的利益,以适应这个更加理性的社会环境,谋求更为长久的发展。
拓展透析
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要想带领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就需要具备平衡各方利益的能力。
首先,企业管理者需要做好的是平衡企业内部利益。防止企业管理者背离企业所有者利益的另一个方法是采用激励报酬计划,让企业管理者也能分享到企业增加的财富,鼓励他们为企业最大利益而工作。例如,企业盈利率提高或股票价格提高后,给企业管理者以现金、股票奖励。支付报酬的方式和数量大小,有多种选择。报酬过低,不足以激励企业管理者,所有者不能获得最大利益;报酬过高,所有者付出的激励成本过大,也不能实现自己的最大利益。所以,要做好多方面的利益权衡,才可以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企业管理者的另外一项任务,是在冲突发生时权衡当前利益和长期利益,协调当前的要求和长期的要求。即使不能把这两个方面协调起来,至少也必须使之取得平衡。团队领导者必须计算为了当前利益而修改团队目标所做出的牺牲,以及为了既定目标而修改团队努力方向所做出的牺牲。团队领导者必须使这两方面的牺牲降到最低,而且必须尽可能快地弥补这些损失。
其次,企业管理者需要平衡企业利益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现代企业在塑造企业价值观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企业利益和企业社会责任相统一的原则。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目的是获取最大的利润,这是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没有企业利润的获得,企业就失去了生存的保障。但是,追求利润并非企业的最终目的,企业的最终目的在于依靠发展事业来提升人民生活的水准,促进社会的进步。企业只有在承担社会责任的基础上追求利润最大化,才会取得长足的发展。这就要求企业不仅要关注自身利益的实现,还要关注自身之外的社会利益,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
所谓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提高自身利润的同时,对保护和增加整个社会福利方面所承担的责任,即对社会长远目标所承担的责任,既包括强制的法律责任,也包括自觉的道义责任。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有可能损害企业的短期利益,但它有助于企业的长远利益。另外,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企业拥有良好的外部环境和较高的员工士气,就能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
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具有奉献精神。奉献精神是与企业社会责任相联系的一种企业精神。它是指在组织企业经济运营过程中,关心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为社会多做贡献的精神境界。企业只有坚持公众利益至上,才能得到公众的好评,使自己获得更大的、更长远的利益。这就要求企业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支持文化、教育、社会福利、公共服务设施等事业。通过这些活动,在社会公众中树立企业注重社会责任的形象,提高企业的美誉度,强化企业的道德责任感。
综上所述,管理者在管理企业的时候要有整体观念,在考虑实施方案所涉及的各方面利益时,要做到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相结合。例如,在估计达到目标的方案时,既要考虑经济效益,又要考虑社会效益。在权衡方案的利弊得失时,既要考虑到有利无害、有利有害和有害无利三种情况,也要考虑到在有利有害中又有利大于害、利害相当、利小于害三种状况,以及在有害无利中也有害大、害小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