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舍得割去昨天的成功

创新不是简单地提升研发费用。我相信郑和下西洋的时候拥有非常强的航海技术,以及编队组织能力,但是为什么哥伦布可以发现新大陆,而郑和却不能呢?主要是因为没有动力。中世纪时,东西方贸易被中东人垄断,所以为了寻找新的航海路线,哥伦布必须去寻找。要想寻找成功,就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条件是必须相信地球是圆的,相信自己的船队只要是沿着一条路走下去,就一定可以回到原点;二是要有为发现财富而敢于冒险的精神,甚至要有壮士一去不复返的决心。在这两点上,郑和的团队一点都没有,这就是“受到阻滞的领先法则”,意思是指最具适应性、最成功的社会组织,要进行创新是相当困难的。明朝当时是非常强大的,这也是郑和不能发现新大陆的重要原因。也就是说,一旦一个企业因为过去的成功背上了包袱,要完成创新,要完成转型是非常困难的。诺基亚、索尼之所以有今天的困境,就是因为受到“阻滞的领先法则”的影响。

——2013年王石在中欧创业营课程上的演讲

背景分析

当今的许多企业都在倡导创新,并且一直在进行积极的尝试。然而,很多企业一旦创新取得一定的成果,就会待在原地不再追求上进,而创新也永远停在这个地方,企业的发展也停滞不前。

这些企业的通病是在追求创新的时候被过去的成功所累,也可以说是被过去的经验所累。而企业要想取得长久的发展,就必须摈弃这一思想。

万科一直都勇于创新,尽管在发展的道路上高歌猛进,但是它并没有被这种成功冲昏了头脑,而是在成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也正是万科这种不断追求创新的精神,促成了万科的不断前进,成就了万科房地产行业的龙头位置。

万科的创新道路是建立在学习的道路上的,它学索尼,然后进行创新;学新鸿基,然后进行创新;学帕尔迪,然后进行创新。每次创新带来的都是企业的飞速发展,然而万科并没有被禁锢在一种创新的经验里,它始终沿着创新的道路一路向前。

以时间为轴,万科的成长几乎和改革开放同步,万科之所以能从众多的房地产企业中脱颖而出,最重要的一点是万科始终都能在创新的道路上不停跋涉。

拓展透析

企业在创新的过程中,最忌讳的就是满足于现状,满足于当下的成功。善于创新的企业如同一棵大树,当树枝上硕果累累,产品种类很多,市场反应很好,企业有很大的产值和丰厚的利润,很多企业管理者就会沉醉其中,沾沾自喜,从此丧失了发起下一次冲击的动力。这对企业来说,无疑是一种无形的伤害,长久这样下去,企业发展就会停滞。

英特尔前总裁格鲁夫说,在这个快速变化的环境中,面对这么多强劲的对手,为什么我们始终能保持这样的竞争力?因为我们清楚地意识到当今世界唯一不变的只有一个——变化。所以当今世界企业之间的竞争本质上是创新速度的竞争。我们要想有持久的竞争力,唯一的办法就是在创新的速度上比别人更快。

小米之所以能够发展这么快,与雷军注重创新是分不开的。

雷军说小米的第一个创新是用互联网方式来打造一个手机品牌,并且几乎全部在网上销售。这种销售方式本身就是一种创新,雷军是想依靠这种方式做出一点点特色来。

小米的第二个创新是什么?雷军认为是遵循“铁人三项”,也就是软件、硬件、互联网服务一体化。雷军一做手机就选择了“铁人三项”、“十项全能”,这是小米的游戏规则,雷军是在追求一种综合体验。

小米进行的第三个创新是快速迭代。小米实行的是一周快速迭代,这意味着两天规划功能、两天开发、两天测试,一周工作六天。

小米进行的第四个创新是第一次把手机这个黑盒子打开,跟每个消费者讲里边装的是什么。小米第一次跟用户说用的是夏普的显示屏,甚至小米会告诉消费者小米的电池是德赛和飞毛腿终端的,并且运用的是最先进的锂离子聚合物电池。

雷军在做小米的时候一直在不断创新,同时雷军鼓励员工创新,并且允许员工失败。小米正是依靠不断的创新,为消费者提供了能引起他们购买欲望的功能,所以,小米的销量一次比一次好。

这个事例表明,只有不断变革、创新,才能使企业永葆青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让故步自封、不思变革的企业被淘汰出局,正是市场上“铁”的法则——市场从来不考虑企业拥有多少年的历史,拥有多么辉煌的过去!只有摒弃自我满足感,注重学习,紧跟市场的变化,才能持续赢得市场的信赖。

这就对企业管理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注重企业的创新,同时不要沉迷于创新带来的成功,要在成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只有时时追求创新,时时讲创新,在创新的基础上寻找更高层次的创新,企业才能一路向前,否则企业早晚都会被淘汰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