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6 常规是用来打破的

1.制造创新的能量

曾经,帕尔迪一直是万科学习的目标,而它也是美国最大的住宅开发公司,在2007年我们超过了它。中国很多企业一直在走跟随路线,并且这种路线是相当成功的。海尔就是一个例子,它源自德国,现在却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家电企业。腾讯也是靠模仿创新起家的,如今也已成为世界上顶级的门户网站。

这种跟随战略的道理可以拿自行车比赛进行说明。在自行车比赛中,团体赛的平均成绩一定会比个人成绩好。因为根据流体力学理论,领骑的人是受阻力最大的人,而处在后面的人一定会跟得非常紧,因为阻力已经被降低了。而相关数据也表明,基本创新成功率仅仅有26%,但是模仿创新成功率却在90%左右,这就是后发所产生的优势。但后发优势的劲头是有限的,再向前走的话就要依靠创新。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企业多模仿,日本企业同样也是这样。在18世纪时,中国茶杯畅销欧洲,同时在韩国、日本卖得也很好。但是,日本很快就不再进口中国茶杯,而是开始自己复制,紧接着欧洲也开始进口日制茶杯。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日本人发现,欧洲人都是高鼻梁,他们在用中国茶具时会碰到鼻子,于是日本人开始模仿创新,他们扩大了杯口,使茶杯更适合欧洲人。

——2013年王石在中欧创业营课程上的演讲

背景分析

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这是许多中国企业都在极力提倡的发展道路,万科也是这方面的杰出代表。刚开始时,万科学习日本索尼公司,学习索尼的营销方法,学习索尼的售后服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首次在国内创建了物业管理的概念。后来是学习新鸿基,学习对于专业化的理解,对于客户服务的理解,并在学习新鸿基“新地会”的基础上建立了“万客会”。再后来,万科学习帕尔迪,学习它的跨地域经营、土地储备方式、持续盈利能力、市场占有率、客户细分及关系维护等诸多方面,在此基础上万科又进行了创新,并在2007年超越了帕尔迪。

万科就是这样,一路学习,一路模仿,一路创新,一路超越。在建筑风格上万科也运用了这一战术。“万科晶源”是以英国精致田园别墅作为蓝本的,却抛弃“红色英伦”的概念,以更具田园意象的“蜂蜜色”来还原英伦精致田园别墅生活。万科“白马别墅”采用了德式别墅的风格,同时也沿袭其严谨实用的诉求。然而,在户型设计上万科充分利用景观优势,运用庭院式布局,入户花园、大面积露台、阳光中庭,明晰的三重景观轴线,将景观精细化到社区的每一个角落。

诸如此类的万科产品还有很多。万科就是这样,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一个个经典产品的产生,包含了万科的创新思维、创新基因、创新结构和创新内容。

拓展透析

创新是摒弃一味模仿的,一味模仿只是生搬硬套,而不会根据自己的需要灵活变通。创新又是鼓励创造性模仿的,在对标杆的模仿中,融入自己的创意,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变通,可以在模仿中变得强大。

创新有多种形式,它不仅仅指开辟一条前人从未走过的道路,我们也可以尝试走一条别人已经走过的旧路。因为走新的路,通常会遇到更多的障碍,面对更大的风险。留意别人走怎样的路,一定有让你受益的地方,它能让你避免重复别人已经走过的弯路;另外有一些路,很值得你跟着别人一起走,这会让你成功的机会更大,就像大雁互相依靠着飞行一样。也就是说,在某些时候,我们可以模仿别人,以便使自己尽早成功。当当网上书店就是一个很不错的范例。

“对亚马逊的财务报表,我比一些华尔街的分析师们还要熟悉。我会用当当的指标和它一一做对比,最新的结果是,9项指标中我们只有库存周转率不如它。”当当网上书店联合总裁俞渝毫不讳言对亚马逊这个世界最大、最知名的网上书店的模仿和学习。她将当当网比作“学龄前儿童”,而“亚马逊”已经进入“青春期”了。她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当当不以当学生为耻,因为有的学比没的学要好。”相较之下,当当更在意的是“成功”而不是“复制”。俞渝在实施模仿战略时的心得,即是“要以开阔的心态和眼界去学习,并且在学习中重新建立适合企业本地化生存的新规则”,“用笨方法,从骨子里学”,这是俞渝认为当当之所以能够将网上购物这样的新事物,在中国成功推动的“模仿要义”。

三星电子也是通过对电子巨头索尼进行创造性模仿而一步步成长壮大起来的。

从一只“仿造猫”进化为“太极虎”,三星电子又有多少惊世之谜?2004年4月中旬,三星电子公布其2004财年第一季度营业额及总收入,第一季度销售额为125亿美元,营业利润超过34.8亿美元,远远超过索尼2004年全年8.13亿美元的盈利预测。但据此认定三星电子超越了索尼,仍为时尚早,从营业额看,2003年,三星电子的总收入为362.8亿美元,索尼的总收入为720.81亿美元,这距离三星电子的“超越”战略——2005年以前全球销售收入增长两倍,从而一举超过索尼——还有差距。不过,这并不影响三星电子作为一个“模仿”神话而成为诸多中国企业推崇的对象。类比三星和索尼,是有点“青出于蓝而更胜于蓝”的期待在内。几年前的三星,还是索尼的模仿者,而在2004年,许多中国企业则成了三星电子的模仿者。

模仿并不是盲目进行的,而是朝着既定目标进行的创造性模仿。如果只是一味地模仿而不加入自己的思想和创意,只能是重复别人的步伐,走不出一条自己的路。就像国画大师齐白石先生说的:“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在最初我们都要经过一个模仿过程,向前人学习优秀之处,吸取他人的精髓,由此才能更好地完善自己。但更重要的是,我们一定要有自己的创造。

老跟在别人屁股后边学,充其量只会落下“模仿者”之名,必须走出自己的路来。模仿是手段,创造才是根本。因此,企业管理者要根据自己企业的个性,设计一条成功的路线和方法,这才是一个优秀的企业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