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千年以来,中国人一直信奉“中庸平和”、“温良恭俭让”的处世哲学,前辈也一直这样教导我们。过去我们奉行它、遵循它,从中获益匪浅,自我感觉也很好。可是,现在时代不同了,社会生活日新月异,人际关系日趋复杂,生存竞争异常激烈,要想在社会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得敢争敢抢,敢说敢干(当然,这种“争”和“抢”必须在遵守国家法令法规的前提下,按照公平的游戏规则进行)。如果不与时俱进,不懂得如何展现自己,一味忍让,逆来顺受,那么你不但什么也得不到,而且还可能吃许多“闷亏”!
小白应聘面试时错误地透露了她当时的薪水,结果公司给她开出的薪水跟客户经理的一样,实际上就是她以前的头衔、以前的薪水。作为回应,小白准备了一番论据,说明她为什么值更多的钱。例如,在以往工作中同许多大客户建立的关系对公司会有价值,因为她会带来新的客户。这样她的“价值”就不仅仅是她的专业技能,还有她的关系资源。她用很多理由证明,为什么应该把她聘用为高级客户经理,应该有更高的薪金。可惜,他们不买她的账,只把她的基本工资和签约奖金稍稍提高了一点。
小白不愿意放弃在这个公司的工作机会,虽然知道应该给她更高的职位,但她还是接受了这份工作。几个月之后,她的老板告诉她:“祝贺你,你被提升为高级客户经理了。”小白问什么时候给她涨工资,老板说提职就是对她的认可。小白谢绝了,说她愿意继续保持原来的头衔,除非她的薪水与新责任相匹配。两周之后,新工资来了,新的头衔也来了。
那次经历之后,小白一直坚持一个原则:要是报酬不改变,她不会接受更大的工作责任。相反,要是经理们跟她谈话要她担任新的职务,她会这样说:“好呀,我很有兴趣,不过想谈谈我的各项补偿措施。我想这份新工作相当于主管级别,那我的薪水和股份会有什么变化?”她的话表达了对晋升的接受,还有她的自信,自信自己应该得到更多的报酬,也能够得到更多的报酬。她常常会接着说:“您跟人力资源部咨询一下,问问这样的职位薪水最高能涨到多少?”小白不记得有哪一次她这样问而没有得到回复。
在沿海的某家船厂,职工卜明利用自学的企业管理理论为企业建立了一整套产、供、销管理流程,并且用自学的计算机编程技术编制了一套信息管理软件,规范了企业管理流程。这套可抵“十万雄兵”的信息管理软件在不断完善中支撑了企业十年之久。它的重要程度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了它,直接的后果就是船厂运营瘫痪。
可卜明是个老实人,他的本职工作是生产管理,这套软件是他利用业余时间,用自己家里的电脑编成的。十年里他没有跟企业要过什么,企业也没有额外地补偿过他什么。
2008年初,大概是他的领导有点过意不去,帮他在总厂申请科学技术进步奖,结果只得了一个QC小组成果级的四等奖!更可笑的是,总厂竟然用了非常正式的书面方式通知他,他编的这套计算机信息管理软件属于“职务发明创造”,软件所有权属于工厂,而非他个人!
前面说过,卜明的本职工作是生产管理,他不过是利用自己的业余爱好(计算机编程)编了这个信息管理软件。卜明却仅仅因为没有争取、没有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无偿地提供给企业使用,结果就成了“职务发明”了,软件所有权莫名其妙地属于了工厂。
就个人而言,不去争取应得的利益,往往会有以下后果:
(1)使自己的生存能力显得不足。我们都是生活在世俗社会中的平凡人,要活下去,就必须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做保障,没有这些东西或者获取不足,生活就会出现困难。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道德正义感并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吃饭问题。如果羞于争利,使应涨的工资未涨,应升的级别未升,势必会使自己的生活质量受到影响。况且,这种影响并不单单涉及到一个人,其小集体的其他成员,特别是家庭成员也将跟着受到影响。
(2)对事业的长期发展不利。老实人有理想、有抱负,有公正心和正义感,这很值得提倡,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万丈楼台平地起,通往理想的路就像是登山的石径,必须要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攀登,必须要有一定的实力做积淀。如果羞于争利,就等于少登了一个台阶,而有些时候,少登一个台阶就会错过一系列的机遇,很可能相当于少登了十几个、甚至上百个台阶。无疑,这对老实人事业的长期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3)自己该得之利而未得到,会影响情绪和心情。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自己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恼火、窝心,生气、烦闷自是不可避免的,这当然要影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对身体健康也颇为不利。可见,羞于争利,失去的不仅仅是一种利益,还会产生一系列负面后果。
不争应得之利,反使不应得者从中获益。实际上,老实人只讲独善其身,不争取正当利益的行为,也是对“恶”的一种纵容,客观上造成了助长不正之风的结果。
不争应得之利,会使不公平的行为逐渐演化为不公平的规则。世界上并无绝对的、天生的规则,一切有关人类行为的规则都是从人们的相互交往中演化出来的。也就是说,当同一种行为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后,就会变成一种具有约束力的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再经过长期的、大范围的实行,就会成为一种新的社会规则,对人产生外在的强制力。老实人不去争取自己的应得之利,而不应得者却大得其便,获利甚丰,这就构成了一种行为模式。在以后的类似行为中,老实人可能仍旧不能获得自己的那部分正当利益,而不应得者再次从中获益,久而久之,不正常就成了正常,不公平的东西则固化为社会规则的一部分。这样,老实人的忍让和退缩,就不仅仅只是一种不利于己的行为,而更成了阻碍社会进步的举动。自然,在这其中,老实人将成为更大的受害者。
这就需要我们对社会运行的真实现状做客观审视。可以说,现实并不理想,因为人本身就充满了缺陷。无论在什么时代,在什么地点,社会上总存在着大量超出正常状况的争取私利的情况,并且他们往往能取得成功。这些现象,从短期来看是不道德的、反进步的,而从长期来看又为社会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动力,因此是难以根绝的。现在,世界上还没有这样一个组织或群体,可以彻底贯彻某种公正的原则。
要懂得争取自己的利益。在世人眼里,老实人似乎就是“吃亏”、“受气”的代名词。老实人仿佛是一群失去自我利益的人,他们似乎永远把自己的某些应得利益拱手让人。老实人可能会由此感叹命运的不济或是社会的不公,然而,塑造自己的弱者形象、铸就自己惨淡人生的不是别人,正是老实人自己。
面对如此无情的现实,老实人该怎么办?是忍气吞声呢,还是奋起一搏呢?当然是要拍案而起,绝不能无原则地放弃自己的正当权益。老实人应该冲破自己僵化静态的道德观,真正认识到确保自己的分内利益是每个人都应承担的责任,它不但有利于老实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同时对社会公正法则也是一种切实有力的支持和维护。只是盯在一事一行的道德上,那只是小道德,而使自己行为的后果做到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才是大道德、真道德。如果每个人都不做弱者,不做牺牲品,敢于争取自己的应得利益,那么,坏人就会无食可夺、无机可乘、无利可图,也不会有那么多人假公济私了。也只有这样,天下才会更加太平,社会才会更有秩序,老百姓才会活得更加心情舒畅。可以说,确保自我正当利益的实现,也是对社会的一种奉献。
好人要做,但一定要有自己的原则,一味地容忍只会换来别人对你更大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