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人利益观错误
在世人眼里,老实人似乎就是“吃亏”、“受气’’的代名词。老实人仿佛是一群失去自我利益的人,并且他们似乎永远要把自己的某些应得利益拱手让人。老实人可能会由此而感叹命运的不济或是社会的不公正,然而,塑造自己的弱者形象、铸就自己的惨淡人生的不是别人,正是老实人自己。
我们生活在一个由各种利益交织构造而成的世界里。人类社会之所以有存在的必要,就在于人们之间相互需要,有着利益上的相互需求。换句话说,一个人要想在这个社会中生存并且活得很好,就必须要进行利益的追求和交换。利益问题,是我们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它向我们展示了生活最初始也是最朴素的一面。在现实生活中,一切能够给人带来物质或精神满足的东西,比如金钱、地位、名誉,都可以归入利益之列。
面对利益这样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老实人却装作视而不见,他们总是耻于言利,羞于争利。因为老实人观念上的错误,行动上的无力,致使老实人在看待利益时便存在着思维上的障碍,往往漠视和丑化利益行为;在争取利益时又存在着行动上的障碍,不懂获取利益的方法,只能眼睁睁看着利益溜走。想不开的当然会生气,抱怨,而想得开的也不过是以精神胜利、道德优越聊以自慰。
老实人有着错误的利益观,他们极端重视道德和规则,认为自己争取利益这件事本身不符合以道德为核心的道德标准。而对道德标准的遵从,老实人想当然地认为,只要遵守原则,就会自然而然地得到想要的结果,争夺、斗争是对原则的一种违背,因而是不道德也是不可取的。老实人总是以不争为高尚,以争取为可耻。认为只要自己做了工作,有了成绩,群体(包括组织和领导)自然就会安排自己的利益,因此没有必要去争。
老实人还总有一种认识上的误区,认为“争”便是不道德,因为道德的行为是讲究无私奉献,只讲付出、不求索取。但事实上,争取自己的分内利益是一个与道德无关的问题,按劳分配、等价交换是天经地义的公理。而老实人看不到这一点,他们以道德感来评判一切事物,并以此决定自己的行为取向,因此,在他们眼里,争取利益就变成了一件不具道德优势的事。
还有些老实人,也认识到了应该争取一下自己的正当利益,但苦于无计可施。因为在争利的过程中,为了在竞争中获胜,势必要运用一些超出群体规范的技巧和手段,而这一点恰是老实人最不能接受的。于是,在某种程度上,老实人把争利的过程与小人行为等同起来,这样,争取自己的分内利益,就不仅是不必要、不具道德优势的举动,而且更成为可耻、可恨的事。
其实,争取利益并不是坏事,毫无原则地放弃正当利益也绝非是善行;懂得利益的本质和利益的获取,不仅有利于个人的发展,对社会进步也将起到一种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