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往往用“事半功倍”和“事倍功半”形容一个人办事效率的高低。
为什么老实人每天拼命学习,每天总有干不完的活,加不完的班,却没什么进步?
在今天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谁能够大幅度提高自己做事的效率,谁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成功登上事业的顶峰,成为真正的成功者,因此,我们应当试着提高自己的做事效率,让生命更有价值。
我们为实现自己的梦想所做的事情不正像组织一次次进攻吗?我们花时间和精力在上面,目标就是完成进攻,实现得分。如果把有效性扔在脑后,那么效益何来?我们需要的不是简单的完成任务,而是要把工作做到点上,让每一次辛苦努力都不白费。
另外,在做工作时,一定要了解所要达到的目的。在时间和精力都很有限的情况下,让结果取得最大化。时间专家尤金·葛里斯曼的经历足以证明这一点。
在尤金·葛里斯曼当上一所大型大学院校的系主任之后,一个全国性的科学机构邀请尤金·葛里斯曼在他们的年度会议上发表论文。他以为这是有关政治方面的事,于是就答应了这个要求,并花了相当多的时间准备,但发表会的结果却令人大失所望。出席会议的就是参与这个计划的那些人,总共四个。经过这次教训,当天尤金·葛里斯曼便下定决心绝不再轻易答应任何事情。不久之后,同一个机构又请他将当时发表的内容写成一篇论文,刊登在他们没有人看的期刊上,他拒绝了。而学校中有许多老师年复一年地这样写论文、发表论文,也规规矩矩地将这些活动列在他们的履历表上。
有人认为,这些人至少做了点事情,总比什么都没做好。事实上,当他们以为自己在做一些事情时,其实什么也没有做,甚至比什么都没做更糟。
跟穷忙、瞎忙说“拜拜”,关键在于形成良好的习惯,要注重质量而不是一味追求数量,逐渐形成追求高效能工作的思维之后,你会发现自己比原来轻松了很多,收获也比原来更多。
威廉·詹姆斯曾说:“明智的艺术就是清醒地知道该忽略什么的艺术。”不要被不重要的人和事过多打扰,因为“成功的秘诀就是抓住目标不放”。
巴拉姆担任北欧航联下属一家旅游公司市场调研部主管和公关部经理时,针对旅游中机票太贵、游客较少,而航联公司的飞机又有大量空座浪费的情况,制订了分时机票价格,大大降低了机票平均价格,吸引了众多旅客,还保住了航联公司的资源。两年后,这家中等规模的旅游机构发展成瑞典一流的旅游公司。
在富兰克林报社前面的商店里,一位犹豫了将近一个小时的男人终于开口问店员:“这本书多少钱?”
“1美元。”店员回答。
“1美元?”这人又问,“你能不能少要点?”
“它的价格就是1美元。”没有别的回答。这位顾客又看了一会儿,然后问:“富兰克林先生在吗?”
“在,”店员回答,“他在印刷室忙着呢。”
“那好,我要见见他。”这个人坚持一定要见富兰克林。于是,富兰克林被找了出来。
这个人问:“富兰克林先生,这本书你能出的最低价格是多少?”
“1.25美元。”富兰克林不假思索地回答。
“1.25美元?你的店员刚才还说1美元呢!”
“这没错,”富兰克林说,“但是,我情愿倒给你l美元也不愿意离开我的工作室。”
这位顾客很惊异。他心想,算了,结束这场自己引起的麻烦吧,便说:“好,这样,你说这本书最少要多少钱吧。”
“1.5美元。”
“又变成1.5美元?你刚才不是还说1.25美元吗?”
“对,”富兰克林冷冷地说,“我现在能出的最好价钱就是1.5美元。”这人默默地把钱放到柜台上,拿起书出去了。
养成利于工作的好习惯。老实人经常会有这样的感觉:每天一进公司门就开始忙个不停,一会儿干这个,一会儿干那个,而同事看起来总是从容不迫。更让他心理不平衡的是,到月底工作量统计出来,自己的还不如同事的高。
工作中一定要懂得将工作分类。从事事务型的工作,不用太动脑子,只要按照熟悉的流程或程序做下去就可以,而且不怕被干扰和中断。如收发E—mail、写信、填写工作报表、备忘录等,这些例行公事、性质相近的事情集中在同一时间段处理,即使在精神状态不佳的情况下也能完成。
而对于那些需要集中精力、一气呵成的思考型工作,则谨慎对待,在做之前进行充分的思考,苦思之后,灵感闪现,这时安排在精力旺盛、思路敏捷,而且不易被干扰的时间段集中去做。通常晚上九点以后,夜深人静的时候,为自己泡上一杯咖啡,整理一天的工作报告。
人每天要处理的工作无非有两种:事务型和思考型。如果将所要做的工作这样划分,区别对待,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做法不仅使自己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而且使自己拥有了更多的业余时间享受工作之外的精彩生活。
情绪好坏往往会影响到工作状态,成大事者要求自己尽量不要把一些不好的情绪带进工作里,当然谁也不可避免遭遇气愤、低落的时刻。这时,他们会闭上眼睛几分钟,告诉自己:“只要不发作,就又战胜自己了。”或者到洗手间重新化个妆,洗把脸。能够管理自己的情绪,也就意味着走向成熟。
好习惯的养成,常常有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当然,保证工作效率的最佳方法就是专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