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被动蛮干不取巧——老实人的职场状态

老实人不会“讨好”别人

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周围人的称赞,希望自己的真正价值被认可,无论是咿呀学语的孩子,还是白发苍苍的老翁。因为人任何时候都有一种被人肯定、被人赞美的强烈欲望。人们会对肉麻的奉承、巴结感到恶心,对对方发自内心的赞扬却很渴望。有位企业家说:“人都是活在掌声中的,当部属被上司肯定、受到奖赏时,他就会更加努力地工作。”卡耐基也曾说过:“当我们想改变别人时,为什么不用赞美来代替责备呢?纵然部属只有一点点进步,我们也应该赞美他,因为那才能激励别人不断改进自己。”

有鉴于此,老实人不妨遵守“黄金原则”:“希望朋友对我们如何,我们就对他们如何”——发自内心地称赞他。

古时有一个说客,当众夸口说:“小人虽不才,但极能奉承。平生有一愿,要将1000顶高帽子送给我最先遇到的1000个人。现在已送出999顶,只剩下最后1顶了。”

有个长者听后摇头说道:“我偏不信,你那最后1顶用什么方法也戴不到我的头上。”说客一听,忙拱手道:“先生说得极是,不才从南到北,闯了大半辈子,但像先生这样秉性刚直、不喜奉承的人,委实没有!”长者顿时手拈胡须,洋洋自得地说:“你真算得上是了解我的人啊!”

听了这话,那位说客立即哈哈大笑:“恭喜恭喜,我这最后1顶帽子刚刚送给先生您了。”

杰克刚刚进入推销行业不久,还是一个处于学习阶段的学生。

一天,一位推销行业的前辈带他上门推销,希望他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尽快学到一些经验。

杰克对前辈的一言一行仔细观察,用心记忆。一天,他发现前辈一见到客户,就笑容满面地说:“我听说您最近又做了不少善事,真是心地善良的人啊。那些穷苦的人能够遇见您,真是他们的一种幸运。”

本来一脸严肃的客户听了,立即喜笑颜开地说:“哪里哪里,这是应该的。”

于是,下面洽谈的气氛变得融洽许多,遭到几次拒绝的生意现在也谈成了。杰克仔细分析,认为是前辈赞扬的话起到了关键作用。于是,勤奋好学的他将这句话记在了自己的本子上。

老师终于同意让杰克独立完成任务了。他的第一个客户是一个玩具商。在见到这位客户之前,杰克做了大量准备,包括如何将寒暄引入正题、如何说服客户。在自认为准备得十分充分之后,他敲响了玩具商办公室的门。

杰克看见玩具商一脸严肃,决定先缓和一下气氛,于是故作兴奋地说:“我听说您最近又做了不少善事,真是心地善良的人啊。那些穷苦的人能够遇见您,真是他们的一种幸运。”

玩具商听了赞扬后目瞪口呆,心想:“我最近根本没做任何善事,这位推销员肯定是记错人了,我不能允许一个不重视我的人在我的办公室里。”于是,玩具商说:“先生,恐怕你是认错人了,我很忙,请回吧!”

就这样,杰克还没有开口说正事,就被拒绝了。

阿谀会遭人轻视。做人要“日行一善”,其实这并不难,赞美别人也是一善。但赞美不同于阿谀,阿谀是一种虚伪的奉承,所谓“好阿谀则是非之心起”,所以做人宁容谏诤之友,勿交阿谀之人,被人批评不可怕,受人阿谀才可畏。有的人赞美不当,成了逢迎拍马、阿谀奉承,也会受人轻视。因此,做人不要阿谀谄媚,也要避免不当的赞美。

赞美和阿谀最大的区别在于出发点不同。赞美一般是符合或接近客观实际情况的,而阿谀往往是夸大其词。在日常交际中,要多一些真心诚意的赞美,少一些别有用心的阿谀,这样最终会给你带来好名声。

即使奉承也要坦诚得体。常人总是喜欢别人奉承的。有时,即使明知对方讲的是奉承话,心中还是免不了会沾沾自喜,这是人性的弱点。一个人受到别人夸赞,绝不会觉得厌恶,除非对方说得太离谱了。

在这个社会上,会说奉承话的人似乎比较吃香。当一个人听到别人的奉承话时,心中非常高兴,脸上堆满笑容,口里连说:“哪里,我没那么好,你真是很会讲话。”即使事后冷静地回想,明知对方所讲的是奉承话,却还是抹不去心中的那份喜悦。由此可见,说奉承话是与人交际必备的技巧之一,奉承话说得得体,会使你更讨人喜欢。奉承别人首要的条件,是要有一份诚挚认真的态度。言词会反映一个人的心理,因而有口无心,或是轻率的说话态度,很容易被对方识破,而产生不快的感觉。奉承别人时也不可讲出与事实相差十万八千里的话。例如,你看到一位表情呆滞的孩子,却对他的母亲说:“你的小孩看起来很聪明!”对方的感受会如何呢?本来是奉承话,却变成很大的讽刺,收到了相反的效果。你若说:“哦!你的小孩子似乎很健康。”效果就会好些。

所以,奉承别人要坦诚。这样,你所说的奉承话,就会成为真正夸赞别人的话,对方听在耳中,那感受自然和听一般奉承话大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