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人也会发脾气

说话是一种复杂的精神活动,受到心理的支配和制约。该不该说,怎样说,何时起始,出现意外如何应对等等,直接决定着说话的成败。

晚饭后,一对夫妻闲聊。

丈夫:“亲爱的,你又增加20斤了吧?”

妻子:“实际上是25斤。”

丈夫:“那是否想点办法呢?”

妻子:“先胖一阵再说。”

“我说,你看人家王太太哪天不是整整齐齐的,而你总是不修边幅,你就不能学学人家吗?”丈夫对不整洁的妻子提出了忠告。

“学学人家?你的收入有人家丈夫赚得多吗?你要是有了钱,难道我还不会打扮?”妻子没好气地回敬丈夫。

不要让情绪控制你的语言。医生说,每一次生气,人体所付出的代价相当于辛苦工作八个小时。这是生气对自己造成的损害。其实,生气之时的恶言恶语往往会对别人造成更大的损害。语言可以伤人于无形,一时不经大脑,脱口而出的话语,有可能成为别人终生的阴影。

总之,这是一个不可争辩的事实:暴躁的人是令人讨厌的。

罗素·克洛可算是当今影坛炙手可热的大明星了。他主演的《美丽心灵》风靡全球,奖项多得让导演、演员手腕发酸,罗素·克洛更被认为极有可能再次捧走奥斯卡小金人。但不少人也发表看法说:“罗素·克洛不会得奖,不是因为竞争的激烈,而是他自己暴躁的性格。”

的确,离开了摄像机,罗素·克洛就成了暴躁的狮子。他爱发脾气,酗酒。虽然观众喜欢有性格的演员,可像罗素这么大的脾气也没几个人能招架得住。

罗素·克洛和尼科尔·基德曼一样,同在澳大利亚长大。四年前还默默无闻的他如今已成了好莱坞最为炙手可热的明星之一。从《TheInsider》、《角斗士》到《美丽心灵》,罗素·克洛已经是第三次角逐奥斯卡最佳男主角了,但人们都说他因为自己的臭脾气而犯了一次自杀性的致命错误。

那次,他获得英国电影学会奖的最佳男主角。罗素为了一表兴奋之情,在领奖时赋诗一首,结果被BBC在播出时删掉了。这下把罗素激怒了,虽然他后来为自己的鲁莽道了歉,却没能得到大家的原谅。他们认为,罗素纵然把纳什演得出神入化,可他本人却是脾气大得让别人接受不了。

在生活中,有的人温和稳重;有的人快捷活泼;有的人迟缓安静;也有的人激动急躁。罗素·克洛显然属于后者。我们无法确知一个能控制自己性情、胜任各种角色的好演员因何控制不了自己的脾气,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你的名气再大、演技再好,坏脾气足以拉住你继续前进的脚步。

性格暴躁且容易发怒的人是不受欢迎的。没有人喜欢你在工作一天回家后,直到吃过晚饭上床睡觉这一大段时间内,都闷声静气,不说一句话;同样,也没有人喜欢你不断发牢骚。人们更不喜欢你把这类话挂在嘴上:“不要打扰我”“你看我多忙啊!”“我们不要再讲这件事了!”“讨厌透了,我不愿再听了!”

这种人是自私的。如果你想让自己生活得更加和谐,那你就要换一副笑脸。

化干戈为玉帛。美国第七任总统安德鲁·杰克逊(1767—1845年)曾经和一个叫本顿的人进行决斗。本顿一枪击中了杰克逊的左臂,子弹一直留在里面。

20年后,到1832年医生取出子弹的时候,本顿已经成了杰克逊的热情支持者。杰克逊建议将子弹归还本顿,但本顿谢绝接受,说按照美国法律的规定,遗失物或被抛弃物的追索时间为20年。现在产权已经发生了转移,子弹的所有权当属杰克逊了。而杰克逊说自从上次决斗到现在还只有19年,产权关系没有发生变化。本顿回答说:“鉴于你对子弹的特别照管,并且一直随身携带,因此,我可以放弃这一年。”

我们从安德鲁·杰克逊和本顿的交谈中,发现两人其实都没有把20年前的决斗放在心上,这也使我们更容易理解他们决斗之后的20年中,为什么一个还是另一个的热情支持者。

人和人之间的交往难免有旧怨出现,这些旧怨可能会导致不愉快的人际关系。该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呢?上面的例子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办法。

宽恕就是给别人机会,当然也是给自己机会。“化干戈为玉帛”是化解矛盾的最佳方式。生活在社会中,必然有矛盾和烦恼,如夫妻、邻里、同事间不和谐,均会使人出现负面情绪,甚至产生仇恨。在被别人曲解和伤害时,本能的反应就是报复。然而,报复虽然发泄怒气,减少心中的负荷而痛快一时,但却会激化矛盾,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因此,在生活和工作中要避免进入困境,最明智的选择就是宽容大度,摒弃前嫌,化干戈为玉帛。

要勇于面对问题,解决问题,不能逃避,更不能老死不相往来。不妨将有办法解决的问题及无法解决的问题分别列出。对有办法解决的问题全力以赴去解决,对无法解决的问题先寻求支持,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凡事尽力而未必能得到对方的谅解与支持。

给人忠告的三个要素。很多人因为忠言逆耳,面对别人出现的错误宁愿三缄其口,也不愿劝告别人。他或许从未得罪过生活在他身边的人,但他却失去了很多很好的朋友。

忠告对于帮助他人和建立真诚的人际关系,起着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不能给予他人忠告的人不是真诚的人,这种人不能将自己的真实感受忠告于对方,自然也就无法得到对方的关爱。因此,我们应该欢迎忠告,更应该给人以忠告。

1.谨慎行事

忠告是为了对方,为对方好是根本出发点。因此,要让对方明白你的一番好意,就必须谨慎行事,不可疏忽大意,随便草率。此外,讲话时态度一定要谦和诚恳。用语不能激烈,也不必过于委婉。否则,对方就会产生你在教训他的错觉,自然会产生反感情绪。

2.选择时机

选择适当的场合和时机,是忠告的第二个要素。

例如,当部下尽了最大努力而事情最终没有办好时,此时最好不要向他们提出忠告。如果你这时不合时宜地说“如果不那样就不会这么糟”之类的话,即使你指出了问题的要害且很在理,部下心里却会顿生“你没看见我已拼出死命了吗”的反感,效果当然不会好。相反,如果此时你能说几句“辛苦你了”、“你已做了最大的努力”、“这事的确比较难办”的安慰话,然后再与部下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部下是会欣然接受你的忠告的。除此之外,在什么场合提出忠告也很重要。原则上讲,提出忠告时,最好以一对一,避开耳目,千万不要当着他人的面向对方提出忠告。如果这样做,对方就会受自尊心的驱使而产生抵触情绪。

3.切勿比较

忠告的第三个要素,就是不要以事与事、人与人比较的方式提出忠告。此时的比较往往是拿别人的长处比对方的短处,这样很容易伤害对方的自尊心。

“我说二强呀,你看隔壁家的小正多有礼貌,多乖啊!你和小正同年生,可你还比他大两个月哩。你要好好向他学习,做个好孩子哟!”一位母亲这么忠告自己的儿子。

“哼,嘴里整天是小正这也好那也好,干脆让他做你的亲生儿子算了!”儿子生气地回答。

儿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母亲的忠告效果显然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