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一旦觉得自己有理,就会揪住别人的缺点,穷追猛打,非逼对方竖起白旗不可。其实,“有理不在声高”。话并非说得有棱有角、咄咄逼人才有分量。忍让式的说法,由于充满了尊重、宽容和理解,本身就能产生一种感化力,从而引起对方积极的心理变化。“火气”遇上“和气”,就失掉了发泄的对象,自然降温熄火。
一家瓷器店营业员老王遇到一位十分挑剔的女顾客,给她拿了好几套瓷器,挑了半个钟头还没选中。因顾客太多,他先照应别的顾客去了。
这位女顾客以为冷落了她,便把脸一沉,大声指责说:“喂,你这是什么态度,你没有看见是我先来吗?为什么扔下我不管?”她把钞票往柜台上一扔,命令道:“快给我,我还有急事!”这话真够刺耳难听的。然而,老王并没和她“一般见识”。他安排好其他顾客,和颜悦色地对她说:“请您原谅,我们店生意忙,对你服务不周到,让您久等了。我服务态度不好,欢迎你多提宝贵意见。”
老王这几句真诚而谦逊的话一出口,那位女顾客的脸一下子红了,转而难为情地说:“我说得不好听,也请你原谅。”
人行道上,一位推着自行车的女士不小心蹭到了旁边一位行人的裤子。她以为没什么事,就继续推车往前走了。没想到这个人追上去说:“你撞了我一下,也不赔礼道歉,就这么走了?”说完,狠狠地踢了那位女士的自行车一脚。那位女士连忙赔不是,但那个行人还是不依不饶,又踢了两脚,才骂骂咧咧地走开了。
在这世上是非对错到底有个什么评判标准呢?是与非的对比或是划分,应该怎么看呢?很多小时候觉得对的东西到了现在却让人十分怀疑,现在的社会好像也和小时候不一样了,小时候看东西,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很容易分辨,现在却不明白了。
一件事情本身的是是非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所要达到的目的。顾客和售货员为谁应负责任争得脸红脖子粗,走了冤枉路的乘客和司机为谁没说清楚而大动干戈。事情越闹越大,该退的货没退成,该节约的时间没节约,双方都憋了一肚子的气。何苦呢?老实人说,我就要争这个理儿。是的,争下一个“理”,的确有一种胜利的感觉。但你想没想到过这个理的代价呢?
反而是不争辩,放弃无谓的辩解,能时常带给你意想不到的结果。
“您好,”小李对老总说:“昨天我交给您的文件签了吗?”老板转了转眼珠想了想,然后翻箱倒柜地在办公室里折腾了一番,最后他耸了耸肩,摊开两手无奈地说:“对不起,我从未见过你的文件。”如果是刚从学校毕业时的小李,他会义正言辞地说:“我看着您的秘书将文件摆在桌子上,您可能将它卷进废纸篓了!”可他现在不会这样说。他要的是老总的签字。于是他平静地说:“那好吧,我回去找找那份文件。”于是,小李下楼回到自己办公室,把电脑中的文件重新调出再次打印,当他再把文件放到老总面前时,老总连看都没看就签了字。这就是小李在与上司发生冲突时的解决方式。
不能在冲突发生以后一走了之,因为在新环境里还会出现老问题,到那时你又怎样呢?也不能为了争口气大闹一场,因为吵闹不能解决问题,反倒有可能断送了职位。谁是谁非也并不重要,即便是上司错了,也要开动脑筋为上司寻找一个台阶下,无论如何解决冲突的前提是合作!
在处理冲突的问题上应该冷静,绝不能像个孩子一样在冲突中放任自己,要宽大为怀,抱着宽和的心态,体谅他人,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团队精神与他人尽量合作,让他们发现你其实是个理想的合作伙伴,这样做的同时也就给自己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
谁是谁非不重要,好汉不吃眼前亏。针尖对麦芒在某些场合是一种耿直与正义的表现,在与他人相处时则是一种失策的表现,容易引起误会,导致他人的怨恨,所以,我们做人能糊涂时且糊涂,得逍遥时尽逍遥,放开心怀,不去计较点滴的纠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