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的人要人家遵照他的意思做事,会用商量的口气。譬如说:“你看这样做好不好呢?”假使要秘书写一封信,把大意讲了以后,要再问一下:“你看这样写是不是妥当?”看了要修改的地方,又说道:“如果这样写,你看怎样?”虽然你站在发号施令的角度,也应懂得别人是不爱听命令的,不应当用纯命令的口气。
在一个盛夏的中午,一群工人在休息。一位监工走上去,把大家臭骂一顿。工人们害怕监工,立刻站起来去工作了。可当监工一走,他们便又停手了。如果那位监工上前和颜悦色地说道:“朋友,现在这些工作很要紧,我们忍耐一下来赶一赶好吗?我们早早赶完了,早早回去洗一个澡休息,怎么样?”这样,人们可能会一声不响地忍着暑热去工作。
另外一种情况是:听了对方说话之后,发现其中有一点自己不大同意,立刻就提出异议,而对方一听,就会以为自己的意见全被否定了,当然不高兴。在这种场合,我们一定要预先说明,哪一点或者哪几方面,自己是完全同意的,然后指出自己与对方意见不同的只限于某一点。这样,对方很容易就接受了你的批评或修正,因为他知道双方对于主要部分的意见是一致的。即使你所不同意的地方是对方意见的主要方面,你最好仍能预先表达对方意见中你所同意的各点,即使它们并不是最重要的。无论你的意见和对方意见的距离多么远,冲突得多么厉害,都要强调一切都可以商量,并且相信,无论怎样艰难,大家都可以得到比较接近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