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言快语反映出一个人的真诚,是颇受欢迎的。但若处处直言快语,轻者损害人际关系的和谐,重者造成各种不必要的麻烦,违背语言交际的初衷。因此,说话时有时不妨先兜个圈子,不必一味地直言快语。须知,曲径也可以通幽。
迂回地表达反对性意见,可避免直接的冲撞,减少激烈的摩擦,使人更愿意考虑你的观点,而不被恶劣情绪所左右。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它支撑着我们的自信,是我们思考的结果。无论是谁,遭到别人直言不讳的反对,特别是受到激烈言辞的迎头痛击时,都会产生本能的敌意,导致不快、反感、厌恶乃至愤怒和仇恨。这时,有人会气窜两肋,肝火上升,全身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状态,时刻准备作出反击。其实,这种生理反应正是心理反应的外化,是人类最本能的自我保护机制的反映。
对有些人来说,由于历事颇多,久经世故,能够临危不乱,沉得住气,不会对他人的恶语立即作出过激的反应。而且,不少人还是有一定心胸的,不会褊狭地受情绪左右,意气用事。但是,他们心中的不快却很难自控,而且由于面子问题,往往也会出现愤怒情绪。
过于直接的批评方式,会使人自尊心受损,大失颜面。这种方式使得问题与问题、人与人针锋相对起来,除了正视彼此以外,已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同时,这种方式是最容易形成心理上的不安全感和对立情绪的。你的反对性意见犹如兵临城下,直指对方的观点或方案,怎么会使对方不感到难堪呢?特别是在众人面前,对方面对这种已形成挑战之势的意见,别无选择,只有把你打败,才能维护自己的尊严与权威。
至于问题的合理与否,早就被抛至九霄云外了,谁还有时间去追究、探索其中的道理呢?
古人主张以迂为直。事实上,间接的方法很容易使你摆脱其中的各种利害关系,淡化矛盾或转移焦点,从而减少对方对你的敌意。在心绪正常的情况下,理智占了上风,他自然会认真地考虑你的意见,不会将你的意见一棒子打死。因此,有时通过间接的途径表达自己的意见反而更容易被人接受。
每个人都会犯错误,每个人也都有自尊心。有些问题不必采用直接批评的方法,而用间接的方法,相信效果反而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