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人不懂得掩饰自己的情绪,也不管时间场合,对象是否适当,更不理会讲话的后果,心里有啥就说啥,想说啥就说啥,想做啥就做啥。而且,说出话来从不讲究方式方法,做事不顾别人脸面,往往是采取最直白的表达方式,甚至有些尖锐刻薄。
老实人的直率最易得罪人,往往使对方下不了台,结果是自己招人记恨,把自己推入孤立状态。
其实,直率不失为是条明智的交际准则,直率的人往往给人以一种心胸坦荡、心无城府的感觉,他们比那些深藏不露、遮遮掩掩的人更令人放心,更容易博得对方的信任和好感。
但是过分的直率就会造成适得其反的后果,老实人也正是在这一问题上不知不觉吃了大亏。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因为每一个人都是有自尊心的,一个人的容忍度是有限的,当这个限度被突破,直接触碰对方心中最敏感的自尊时,你的直言快语就变成了挑衅和侮辱。而老实人往往不顾及这一点,说到痛快处,便口无遮拦,也不掂量话的轻重,结果就在无意中伤害了别人。
一句话断送友谊的事,在老实人身上真是屡见不鲜。
一个人即使是天才,如丝毫不懂收敛,也是很难在社会上立足的,而且会招致难以预料的厄运。崭露锋芒是正常的,但应认清形势,把自己的位置摆正。心直口快有时往往陷己于不利之地。
所以,还是老话说得好:话到嘴边留三分,事到当头应慎行。
话到嘴边,要留住哪“三分”呢?
其一,留住自以为是的见解。人们都是根据有限的信息进行思考并形成想法的,在信息残缺不全时自然会形成偏见。加上感情倾向与情绪作用,会使自己的见解偏得更厉害。正如索罗斯所说:“我们对世界的所有认知都有缺陷,因为我们无法透过没有折射作用的棱镜看待这个世界。”
虽然每个人的想法都带有偏见,但掌握信息较多、比较理智、能有效克服情绪的人往往意见更正确,至少更令人信服。你看经验丰富的领导人,当别人进行热烈的讨论时,他却坐在那里一言不发;等别人把想说的话都说完了,他再发表意见,一开口就语惊四座,让大家自愧不如。
其实,他在保持沉默时,并非没有想法,只不过能隐忍不言而已。当他听完所有人的讨论后,掌握的信息已经比别人多了,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想法,自然胜过所有人。
其二,留下对别人不恰当的批评和指责。所谓不恰当,有多种含义:如果你看错了现象,误会了人家,批评和指责自然是不恰当的。假如对方确有挨批的理由,是否批他,还得看风向。
比如,你这样做,是否对他确有帮助?是否会加深误会、激化矛盾?另外,如果对方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存在改正的倾向,就没有必要对他说三道四了。
当你确定批评他是必须而且有用的,点到为止即可,应把多余的废话咽回去。你也许有幸挨过一些领导的批评,你认为他们是有涵养的好领导,总是羞答答地说那么一句半句,有点难为情似的,你这么大的人了,真不方便说你。正因为这样,给你的印象反而特别深刻。
其三,留下毫无价值的牢骚。毛泽东曾告诫那些革命意志不坚定的同志,尤其是知识分子:牢骚太盛防肠断。生活本来就是不如意的事占很大比例,你到哪里去找一个圆满的世界?已经吃到肚子里的东西,无论米谷糟糠,总是要自行消化的,岂能吐出来让别人心情难受?
抱怨通常没有价值,只有一种例外:你想让某人知道你的想法,却不便当面说,想让眼前这个喜欢多嘴的人带话过去。
其四,留下不着边际的废话。为说话而说话,把东家长、西家短都搬出来当谈资,讲完了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说了什么,这无疑是废话。
古语云:君子三缄其口。又云:不得其而言,谓之失言。如果你不能确定自己说的话对人对事有益无害,或者利多害少,还不如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