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伤害心灵的不是刀子,而是比刀子更厉害的东西——语言。我们在生活中有时与人说话不讲究方式、艺术,不看场合,不分对象,过分直接地表达自己头脑中的想法,结果给对方造成难以愈合的创伤,这是我们必须谨慎的。
在茂密的山林里,一位樵夫救了一只小熊。母熊对樵夫感激不尽。
有一天樵夫迷路借宿在熊窝,母熊安排他住宿,还以丰盛的晚餐款待了他。第二天早上,樵夫对母熊说:“你招待得很好,但我唯一不喜欢的地方就是你身上的那股臭味。”母熊心里很难过,但是嘴上还是说:“作为补偿,你用斧头砍我的头吧。”樵夫按要求做了。
若干年后,樵夫又遇到了母熊,问她头上的伤口好了吗?母熊说:“哦,那次痛了一阵子,伤口愈合后,我就忘了。不过那次你说过的话,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人人都有自尊心和虚荣感。不论对错,都有那么一种希望,希望别人给自己留面子。但很多老实人就是不顾忌这一点,总爱有意或者无意地伤害别人的自尊,致使双方撕破脸皮,互不相让,翻脸成仇,甚至暗藏杀机,蓄意报复。
一次,楚庄王大摆宴席,和诸位将领大臣畅饮,并让自己最宠爱的妃子许姬给大臣敬酒。这时,忽然一阵风吹来,蜡烛吹灭了,管灯的赶紧去取火。
这当中,有一个人,见许姬漂亮,乘着酒兴,伸手拉住许姬的衣袖,许姬大吃一惊,情急之下,把这个人帽子上的樱花拔了下来。许姬拿着樱花走到楚庄王跟前说:“我去给大臣敬酒,没想到有个人竟然对我无礼,趁黑扯我的袖子。我已经拔下了他头上的樱花,只要蜡烛点亮,您就知道他是谁了。”
楚庄王连忙对大臣说:“今天这个宴会,大家都把帽子取下来,喝个痛快。”等到大家都把帽子脱下来,楚庄王才叫人把蜡烛点上。保全了那人的面子,并使他免受任何一点的惩罚。
后来楚庄王率兵攻打郑国,副将唐狡特别勇猛,率领一百多人,一直打到郑国城下,最后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原来那个扯许姬衣袖的人正是唐狡。
在庆祝十月革命胜利15周年的晚宴上,情绪极好的斯大林当着大家的面,对他的妻子娜佳喊道:“喂,你也来喝一杯。”
如果这话是在家里说,是一句充满人情味的话,可是当着前苏联党政高级官员和外国代表的面,这话就显得不够庄重和得体,甚至可以说太随便了一点。偏偏娜佳是一位个性极强且年轻气盛的人,她从来就不认为自己是附属物。她听了此话,感觉受到了羞辱,一时又未想到化解的方法和语言,于是就大喊一声:“我不是你的什么‘喂’。”
接着便站起来,在所有宾客的惊愕中走出了会场。
第二天早晨,人们发现,时年22岁的娜佳已经倒在了血泊中,手里握着“松牌”手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