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人缺乏创新精神

《伊索寓言》里有一个小故事:

一个暴风雨的日子,有一个穷人到富人家讨饭。

“滚开!”仆人说,“不要来打扰我们。”

穷人说:“只要让我进去,在你们的火炉上烤干衣服就行了。”

仆人以为这不需要花费什么,就让他进去了。

这时,这个可怜人请厨娘给他一个小锅,以便他煮点石头汤喝。

“石头汤?”厨娘好奇地问,“我想看看你怎样用石头做成汤。”便给他拿来了一口锅,于是穷人到路上拣了块石头洗干净后放在锅里开始煮。

“可是,你总得放点盐吧。”厨娘说,她给了他一些盐,后来又给了豌豆、薄荷、香菜。最后,又把能够收拾到的碎肉末都放在汤里了。

当然,您也许能猜到,这个可怜人后来把石头捞出来扔回路上,美美地喝了一锅肉汤。

试想,如果这个穷人对仆人说:“行行好吧!请给我一锅肉汤!”会得到什么结果呢?因此,伊索在故事的结尾写道:坚持下去,方法正确,你就能成功。而这里的正确方法正是创新。如果那个穷人只是依照常规乞求一锅肉汤的话,毋庸置疑,他肯定得不到,结果可能就是他被饿死或冻死在暴风雨里。他用创新的思维为自己赢得了自己所需要的东西。

老实人要想战胜自己的对手,要想出人头地,就必须创新。

李嘉诚在自传中写道:致富的秘诀,在于“大胆创新,眼光独到”。地产市场我看好,别人看坏,事实证明是好的,我能发大财;反之,我看好,别人看坏,事实证明是坏的,我便要受大损失,甚至破产;如果大家都看好,我也看好,事实证明是对的,则也仅仅能糊口而已。

创新并不是个别人的专利,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创新的人,关键是看我们有没有创新精神。老实人一般都缺乏创新精神,他们因循守旧,不求变革,沿袭老一套。常常认为“这样很好啊!为什么要改变呢?”对现状心满意足,宁愿继续沿着稳定的规则生活、工作。一旦得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或一个舒适安逸的位置,便不求上进,不想开拓创新,甚至还有极少数人反对创新,理由听起来似乎也很有道理:如果每个人都去创新变革,统统打破原来的规则、界线、角色和游戏方式,岂不要天下大乱?而那些大有成就的聪明人则总是大胆开拓创新,从而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获得成功。

大家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看到,聪明人和老实人最明显的区别就在于,聪明人敢于打破常规,而老实人总是墨守成规。

很多常规,开始制订的时候可能是有用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就有可能成为人们健康发展的包袱,或者成为另一代人成长的枷锁。常规一旦成为人们精神里戴惯了的脚镣,摘下来是很不容易的。

现实生活中有多少老实人在忍耐,又有多少老实人在等待?忍耐着他们难以承受的痛苦,等待着属于他们的公平。为什么要这样?就是因为这些人在很小的时候,有许多人、许多道理告诉他们要忍耐、要等待,日久天长,他们也就习惯了忍耐与等待,并且在忍耐与等待中流失了自己的大好年华。事实上,他们既不必忍耐,更不应该等待,不必像驴子一样只迷恋车辕之间的空间和磨道的稳定。

相反地,成功者只相信这样的事实:没有什么能够阻止白杨长成参天大树,同样也没有什么力量能让狗尾草直冲云端。它们会竭尽全力寻求新的突破。

假如一个企业的制度不再令你有所发展,甚至反而扼杀你的天才与灵性,你不离开就是愚忠。时代告诉我们,能决定我们一切的只有我们自己,能让我们有所改变的也只有我们自己。

思维的独创性是创新思维的根本特征,创新就是要敢于超越传统习惯的束缚,摆脱原有知识范围的羁绊和思维过程的禁锢,善于把头脑中已有信息重新组合,从而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产生新成果。这样的突破常规的例子数不胜数。

暑假前,16岁的佛瑞迪对父亲说:“我要找个工作,这样我整个夏季就不用伸手向你要钱了。”不久佛瑞迪便在广告上找到适合他专长的工作。第二天上午8点钟,他按要求来到纽约第42街的报考地点,那时已有20位求职者排在队伍的前面,他是第21位。

怎样才能引起主考者的特别注意而赢得职位呢?佛瑞迪沉思良久后想出了一个主意:他拿出一张纸,在上面写了几行字,然后把纸折得整整齐齐交给秘书小姐,恭敬地说:“小姐,请你马上把这张纸条交给你的老板,非常重要!”“好啊,先让我来看看这张纸条……”秘书小姐看了纸条上的字后不禁微笑起来,并立刻站起来走进老板的办公室。结果,老板看了也大声笑了起来。原来纸条上写着:“先生,我排在队伍的第21位。在您看到我之前,请不要作任何决定。”最后,佛瑞迪如愿以偿地得到了这份工作。

很显然,这是佛瑞迪善于思考产生的效果。佛瑞迪的故事和成功经验形象地告诉我们:一个会动脑筋思考的人总能把握住机会,并妥善地解决问题,成功离不开睿智的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