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老实人害怕改变
■
想改变世界,很难;要改变自己,则较为容易。如果你希望看到世界改变,那么第一个必须改变的就是自己。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某些观念和做法,以抵御外来的侵袭。当自己改变后,眼中的世界自然也就跟着改变了。
很久很久以前,人类还赤着双脚走路。
有一位国王到某个偏远的乡间旅行,因为路面崎岖不平,有很多碎石头,刺得他的脚又痛又麻。回到王宫后,他下了一道命令,要将国内的所有道路都铺上一层牛皮。他认为这样做,不只是为自己,还可造福他的人民,让大家走路时不再受刺痛之苦。
但即使杀尽国内所有的牛,也筹措不到足够的皮革,而所花费的金钱、动用的人力,更不知有多少。虽然这件事根本做不到,甚至还相当愚蠢,但因为是国王的命令,大家也只能摇头叹息。一位聪明的仆人大胆向国王提出建言:“国王啊!为什么您要劳师动众,牺牲那么多头牛,花费那么多金钱呢?您何不只用两小片牛皮包住您的脚呢?”国王听了很惊讶,但也当下领悟,于是立刻收回成命,采纳了这个建议。据说,这就是“皮鞋”的由来。
与其改变全世界,不如先改变自己——将自己的双脚包起来。
一只公鸡早晨起来报晓,天亮,被主人捉住杀了。第二天,又一只公鸡起来报晓,天亮,又被主人捉住杀了。这样的情形,一连持续了五天,这个人连续杀了五只公鸡。
邻居不解,问:“这些公鸡每天报晓都挺准时的,你杀它们干什么?”
那人说:“早晨我有晚起的习惯,它们却叫得很早。”
邻居说:“这不是它们的过错,报晓是公鸡的天职。”
那人说:“这个我不管,我需要的是和母鸡交配的公鸡,而不是报晓的公鸡。”
邻居说:“可公鸡是不能不报晓的,你难道不能用另外一种方式来解决问题吗?”
“这个很难,”那人说,“我曾想割掉它们的嗓子,后来又想扎上它们的嘴,可是这样太麻烦,而杀它们却很省事。”
“那你为什么不改变一下睡觉的习惯呢?”邻居疑惑地问。
“改变我的生活习惯,这怎么可能呢!”那人说,“我有这个习惯已几十年了,怎么会为几只公鸡而去改变呢?再说我是主人,它们应该符合我的需求,它们的行为与我的习惯发生矛盾时,受损失的只能是它们,怎么会是我呢?”于是那人一直保持杀鸡的习惯。
◎改变世界不如改变自己
老实人中间有太多根本不愿改变的人,即使他们目前的努力并不奏效。老实人害怕改变。有时候,他们甚至为自己的局限辩解说:“我向来如此”,或者“我不是那块料”,“我向来都有不同的做法”。
有不计其数的例子显示,不愿尝试新的事物,或是不愿尝试不同的做法,可能会妨碍你达到成功的机会。给你的顽固列个清单:你的生活中是否有任何地盘只因你向来如此做,就继续这么做的?
“保持开放的心胸”无疑是一句过度滥用的话,然而,很少有老实人真的能够保持开放的心胸。相反,他们却习惯固守古老陈旧的陋习。如果老实人能抛开恐惧,有勇气改变,就不必继续为不良的结果而烦恼了。
在威斯敏斯特教堂英国圣公会主教的墓碑上刻着这样一段话:
当我年轻的时候,我的想象力从没有受过限制,梦想改变这个世界。
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
当我进入暮年以后,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这个国家,我决定只改变我的家庭、我亲近的人——但是,唉!他们根本不接受改变。
现在在我临终之际,我才突然意识到:如果起初我只改变自己,接着我就可以依次改变我的家人。然后,在他们的激发和鼓励下,我也许就能改变我的国家。再接下来,谁又知道呢,也许我连整个世界都可以改变。
第57节:老实人害怕改变(2)
亚历山大大帝说过:“山不过来,我就过去。”老实人虽然无法改变环境,但是完全可以改变自己。老实人绝不能等着成功和机会的到来,而是要让它发生。老实人要做一个在生活、工作各个方面都积极主动的人。
老实人必须学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只有一个主动改变,主动进步的人,才不会被这个社会所抛弃,才能够在任何环境下、任何单位里都得到重视和尊重。
以前有个年轻人总是怀才不遇,慨叹自己生不逢时。为了排解自己心中的苦闷,他去求教一位智者。
年轻人对智者说:“为什么我总是感到自己无法融入社会呢?”
智者把他带到厨房,往锅里倒入水,然后放入一个胡萝卜和一个鸡蛋。等水烧开又煮了十分钟,智者捞出了胡萝卜和鸡蛋,分别放入两个碗里。
智者问年轻人:“它们现在有什么不同?”
年轻人不解地说:“没什么不同呀,都被煮熟了。”
智者说:“胡萝卜和鸡蛋面对的都是开水,但是它们的反应就各不相同了。胡萝卜入锅前是坚硬的,但是煮过后,就变软了。而鸡蛋入锅前是易碎的,经过水煮后,它从里到外都变硬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我们面对不可以改变的环境时,要像鸡蛋一样能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己,做到与时俱进地融入并适应这个环境,使自己变得更加强大。
改变自己并不是要放弃原则,让自己随波逐流,更加圆滑和世故。达尔文说:“适者生存”。我们改变自己是为了使自己多一种随机应变的能力,能够更加适应这个环境,为自己的成功创造更多的机会。我们所有的改变都是为了以后自身有个更好的发展。
也就是说,当希望影响或改变他人的时候,如果他人无法接受,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首先改变自己为人处世、说话办事的方式、方法,而不是强迫他人改变。因此,对别人要抱着诚挚、宽容的胸襟,对自己要怀着自我批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当希望别人改变某种看法时,最好的做法是先改变你自己。
老实人应记住:山不过来,我就过去;改变不了环境,就改变我自己!
◎积极主动地适应对方
罗斯福总统对于他的反对者,往往会和颜悦色地说:“亲爱的朋友,妙哉妙哉,你到这里来和我争执这个问题,真是一个妙人!但在这一点上,我们两个的见解自然不同。让我们来讲些别的话题吧!”于是他会施出一种诱惑的手段来,使对方放弃自己的意见,而去接受他的观点。
这是一个好方法,无论那些成功人士采用什么方式去驾驭别人,可以肯定的是,他们第一步是积极主动适应对方,是迎合他人。
第58节:老实人害怕改变(3)
当你碰到了任何一种反对意见,你就应当先自己想到:“关于这一点,我能不能在不涉及原则和底线的情况下做出某些让步呢?”为了使人家顺从你,你就应当积极主动适应对方,做出某些积极性的让步。
如果你碰到了对于你的意见和做法十分反对的人,那么最聪明的方法还是把这个问题延缓下去,不求立马解决,这样既可以使对方得到重新思考的机会,又使自己有重新决策的时间。
聪明人不求改变他人,而是同意对方的主张,不管他的意见是如何可笑,如何愚笨,如何浅薄,都会礼貌地回答他,无条件地赞成他的意见,佩服他的见识和聪明。你要获得胜利,唯一的方法就是积极主动地去适应对方。
往往自己目前只要做出一点点让步就可解决的矛盾,却要在将来付出巨大的牺牲乃至生命是非常不值得的。在人生旅途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矛盾,是你去适应别人还是别人适应你,这实在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个人不可能总是生活在同一个环境中,即使是生活在同一个环境中,环境也会时常发生变化,如果不会适应变化的环境,只能归于失败。
举个浅显的例子。假如你想去东北开个菜馆,你可以不全卖东北菜,但最起码的东北四大炖菜你要保留,并且一定要请当地人做菜,假如你想靠什么徽菜或粤菜以及川菜在东北站稳脚跟,那你就此打住吧。因为东北人最爱吃的就是炖菜,哪怕是东北乱炖也比你那精工细作更符合当地人的口味。另外,再加上东北人炖菜实惠,而南方菜系讲究味道,分量较少,自然难以被东北人接受。再比如,因为东北人豪爽、讲义气,所以你只要服务态度好,他下次肯定还会光顾你的菜馆;而假若你态度太差,即使给他一定的打折,他也未必再来,因为他会认为你不够义气。
同样道理,你要想在四川开菜馆,假若川菜不十分拿手的话,你一定会亏得血本无归。由此可见,适应环境和适应别人多么重要。所以,无论在家里还是在社会上,我们不能只关注自己而忽视对方。很多时候,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适应对方。
◎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
《如何使人们变得高贵》一书中说:“把你对自己事情的高度兴趣,跟你对其他事情的漠不关心互相做个比较。那么,你就会明白,世界上其他人也正是抱着这种态度!”这就是说,要想与人相处,成功与否全在于你有无偏见,能不能以包容的心理,理解别人的观点。
一对小夫妻常为吃梨子发生争吵。妻子怕皮上沾了农药有毒,一定要把果皮削掉,而丈夫则认为果皮有营养,把皮削掉太可惜。因为他们常吃梨子所以也就常争吵。
第59节:老实人害怕改变(4)
有一次,这对小夫妻争吵时,被他们的老师碰上了。老师了解实际情况后,对那位妻子说:“你先生这么多年都吃未削皮的梨子,身体还很健康,你担心什么?”老师又对那位丈夫说:“你太太不吃皮,你嫌她浪费,那你就把她削的果皮拿去吃了,不就没有事了?”
夫妻二人听着听着低下了头。
老师接着说:“由于不同的家庭环境以及不同成长过程的影响,每个人的生活习惯会有所不同。因此,你们不要勉强对方来认同自己的习惯,同时你们也要体谅和适应对方的习惯。”
听了这几句话,夫妻二人恍然大悟。
偏见往往会使一方伤害另一方,如果另一方耿耿于怀,那关系就无法融洽。反之,如果受伤害的一方具有很大的度量,能从大局出发,这样会使原先持偏见者,在感情上受到震动,导致他转变偏见,正确待人。
一个年轻人因受不了妻子近来变得忧郁、沮丧,常为一些小事对他吵吵嚷嚷,甚至打骂孩子。他无奈之下只好躲到办公室,不想回家。
有位经验丰富的长者,见他这样,就问他最近是否与妻子争吵过,年轻人回答说:“为装饰房间争吵过。我爱好艺术,远比妻子更懂得色彩,我们特别为卧室的颜色大吵了一架,我想漆的颜色,她就是不同意,我也不肯让步。”
长者又问:“如果她说你的办公室布置得不好,把它重新布置一遍,你又如何想呢?”
“我绝不能容忍这样的事。”青年回答说。
长者却解释说:“办公室是你的权力范围,而家庭以及家里的东西则是你妻子的权力范围,若按照你的想法去布置‘她的’卧室,那她就会和你刚才一样感觉受到侵犯似的。在布置住房上,双方意见一致最好,不能用苛刻的标准去要求她,要商量,妻子应该有否决权。”
年轻人恍然大悟,回家对妻子说:“一位长者开导了我,我百分之百地错了,我不该把我的意志强加于你。现在我想通了,你喜欢怎样布置房间就怎样布置吧,这是你的权力。”妻子听后非常感动,两人言归于好。
其他人际关系也和夫妻生活一样,对那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只有采取豁达宽容的态度,才有助于矛盾的解决。世界本来就很复杂,什么样的人都有,什么样的思想也都有。如果事事要求别人按你的想法去做,那只能失去朋友,自己堵住自己的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