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节:老实人天真幼稚(1)

6.老实人天真幼稚

我们常听到这样的话:不怕真小人,就怕伪君子。有些人坏,坏在了明处,坏得敢作敢为,这种人不那么可怕。最可怕又可恨的人是表面对你好,背地里想尽办法污蔑你的声誉、损害你的利益,而你呢还傻乎乎地把他(她)当成好人。正因为如此,我们在日常的做人做事、与人交往中,谨慎一些,警醒一点,留个心眼,做人要多想几步,凡事多长点心眼。脑袋长在头上不是用来看的。

李和刘差不多同时受雇于一家公司,开始时大家都一样,从最底层干起。可不久,李受到总经理的青睐,一再被提升,而刘却像是被遗忘了一般,还在最底层混。

终于有一天,刘忍无可忍,向总经理提出辞呈,并痛斥总经理用人不公,辛勤工作的人不提拔,反而重用那些吹牛拍马的人。

总经理听着,他了解这个小伙子,工作肯吃苦,但似乎缺了点什么。

总经理说:“刘先生,你马上到集市上去,看看今天有卖什么的。”刘很快从集市上回来说,刚才集市上只有一个农民拉了一车土豆在卖。

“一车大约有多少袋,多少斤?”总经理问。刘又跑去,回来说有40袋。“价格多少?”刘再次跑到集市上。总经理望着跑得气喘吁吁的他说:“请休息一会儿吧,看看李是怎么做的。”

说完总经理叫来李,对他说:“李先生,你马上到集市上去,看看今天有卖什么的。”李很快从集市上回来了,汇报说:“到现在为止,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有40袋,价格适中,质量很好,还带回几个让总经理看。这个农民一会儿还将弄几箱西红柿上市,价格也还公道,可以进一些货。想这种价格的西红柿总经理大概会要,所以带回来几个西红柿做样品,还把那个农民也带来了,他现在正在外面等回话呢。”总经理看了一眼红了脸的刘,说:“请他进来。”

小王是某公司的一名销售员,每天早上闹铃一响,便从床上挣扎着爬起来,脑子里第一个感觉就是:痛苦的一天又开始了。她早饭也顾不上吃,便匆匆忙忙地挤上公交车向公司赶去。跨入公司大门,连洗手间都没来得及去,就被经理叫去会议室布置工作……一天的痛苦工作就这样开始了。

小王上午拜访客户,一连遭到拒绝和冷遇,心情坏到了极点,仿佛世界末日到了。下午四处转了转,等到下班后回到公司胡乱在工作报表上划了几笔,便草草交差了事。回家后一看日历,总算又过了一天!想出去吃饭,钱包里的钱已所剩不多,想到离上个月发工资只过了半个月,止不住地唉声叹气。

她只将工作当作生存的需求,从来不花时间学习,思想消极,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从来不好好去研究自己推销的产品和竞争对手的产品,从来不反省自己和公司那些优秀员工间的差距,不知道自己一天都在做什么,不去想为什么会遭到客户的拒绝和冷遇,不在工作中总结经验教训,每当朋友问起,只会说,“单位不行”、“现在做销售哪有那么容易,混一天是一天呗!”

到了月底一发工资,看着一起进公司的员工越拿越多,自己却越来越少,脸上挂不住,在经理明为鼓励实是指责的话语下,她很生气地炒了老板的鱿鱼。如此,几年下来换了五六个公司。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时间就这样流逝了。结果年龄越来越大,越来越缺少从零开始的资本,使自己最终一事无成,生活得一穷二白。

第52节:老实人天真幼稚(2)

◎多留个心眼,防人之心不可无

有句古语,叫做“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难知心”,人心难测。

姜华为人挺好,能力也佳,却总是仕途不顺。

他自己也纳闷:“有人跟领导搞不好关系所以才不被提拔,我跟领导关系倒是不错,怎么也不起作用呢?”

星期天,他正烦着,见儿子和同学下跳棋,就凑过去解闷儿。

儿子总是输,于是他帮儿子出主意:“你不会给自己多搭几座桥吗?”(搭桥——下跳棋的一种捷径,每搭一座桥,就可以连跳好几步,事半功倍。)

棋局大有起色,姜华得意洋洋,就势教导儿子:“生活就跟下棋一个道理,学会给自己多搭几座桥,多寻求一些帮助和捷径,路才好走。”儿子连连点头。

儿子的同学笑而不语,移动两个棋子儿,就把儿子刚设好的棋路给堵死了。于是,棋局又一次急转直下,儿子又输了。

儿子的同学得意地说:“看到了吧,这就叫拆桥,桥搭得再好,碰上一个拆桥的,你就输定了。所以,要赢棋不但要搭桥,还要防着别人拆桥,关键时刻还要学会拆别人的桥,这才能走得比别人快呀!”

姜华大怔,接着大悟,然后仰头长啸。

半年后,姜华仕途畅通,势如破竹无人能阻。

现实中,很多人都拆别人的桥,正因为如此,我们在日常的做人做事、与人交往中,谨慎一些,警醒一点,留个心眼,防着别人拆你的桥是非常必要的。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一只小鸟飞到南方去过冬。

半路上,天很冷,小鸟几乎冻僵了。于是,它飞到一大块空地上。一头牛经过那儿,拉了一堆牛粪在小鸟的身上,冻僵的小鸟躺在粪堆里,觉得很温暖,渐渐苏醒过来。它温暖而舒服地躺着,不久唱起歌来。

一只路过的野猫听到声音,走过去看个究竟。循着声音,野猫很快发现了躺在粪堆里的小鸟,把它拽出来吃掉了。

有时候,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不是每个往你身上拉大粪的人都是你的敌人,也不是每个把你从粪堆里拉出来的人都是你的朋友。最重要的是:“当你躺在‘粪堆’里时,最好把你的嘴闭上。”

老实人往往在安逸中忘记危机的存在,意识不到危机就潜伏在四周,并已经造成了十面埋伏,却还乐悠悠地混日子,或者苦闷地思索——怎么总是这么倒霉、背运?

当我们在苦思时,也许已经有人笑里藏刀,表面一套背地一套,给我们设了陷阱、下了绊子。当我们在悠闲度日时,也许已经有人正循着声音,伺机一口咬死我们。

利益当头,大家可以公平竞争,各自发挥自己的能力和特长。虽然是竞争中的对手,但是正因为此,才促进了双方的提升,是真正的朋友。能有这种心境,能做到如此的人,必定能有一番作为。

第53节:老实人天真幼稚(3)

◎别太幼稚,学会变通

心理学家指出,如果一个人能够把应该是什么和实际是什么这两样东西区分开来,那么,这个人就开始走向成熟了。

这是非常有道理的。从这个角度来说,老实人在为人处世以及人际关系方面,其实是不成熟的,甚至可以说比较幼稚。

因为老实人常常不能够正确区分应该是什么与实际是什么这两样东西,而且对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别不能坦然地接受。进一步说,老实人对待社会运行与发展的规律不能实事求是,或不承认现实的合理性,或者把现实理想化,而这正是他们受到现实的冷遇和打击的重要原因。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社会运行与发展不仅仅依靠道德的力量,在实际的发展中还遵循一些现实的原则。老实人往往认识不到,或者不能正确理解这种现实法则,一味地固守和坚持道德标准,因而导致了心理上的某些偏差。

事实上,只有理解了现实法则与道德法制的基本内涵和相互关系,我们才能真正看清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的真面目,才能实事求是地指导自己的生存和发展。

就拿行善这件事来说,如果对方是个恶人,你就不能对他施以简单的好心肠,纵容坏人的结果是使自己成为帮凶。“农夫和蛇“的故事所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老实人往往是以一种毫无保留的态度完全接受道德标准,这样的老实人,其实是以一种理想化的方式来理解和观察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因而总是在现实中碰壁。

有些老实人也已经认识到了理想和现实的冲突,但他们视道德准则为理所当然的“善”,并极力排斥社会现实法则,视其为理所当然的“恶”。他们往往不能容忍和接受现实道德标准的任何突破和弱化,他们往往会以一种情绪化的厌恶态度来对待社会现实法则,这样,他们不仅限定了自己的行为范围,而且限定了自己的交际范围,在做事过程中也总是处于一种孤立无助的境地。

有一则脑筋急转弯说:“一个人要进屋子,但那扇门怎么拉也拉不开,为什么?”回答是:因为那扇门是要推开的。

生活中老实人会犯一些诸如此类只知拉门,不知推门的错误。其中的原因很简单,就是老实人遇事爱钻牛角尖,不会变通。有时候,周围的环境变了,老实人却不知变通,还在固执一端,钻牛角尖,认死理,结果却闹出笑话来。

《吕氏春秋》里记载:楚国有一个人搭船过江,一不小心,身上的剑掉进了河里。同船的人都劝他下水去捞,但他却不慌不忙,从身上拿出一把小刀,在剑落水的船边刻个记号,有人问:“做什么用啊?”他回答说:“我的剑就是从这个地方掉下去的,我作个记号,等会儿船靠岸时,我就从这个做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把剑找回来。”船靠岸时,他就这样去找剑,结果自然没有找到。

第54节:老实人天真幼稚(4)

刻舟求剑,是一种刻板的、不知变通的思维方式。老实人的思想就像那把剑,环境的大船已经变了,而他却还在那里原地不动。

变则通,通则久。只要学会变通,许多事情都能变不可能为可能,变坏事为好事。

一个犹太人走进纽约的一家银行,来到贷款部,大模大样地坐下来。

“请问先生有什么事情吗?”贷款部经理一边问,一边打量着来人的穿着:豪华的西服、高级皮鞋、昂贵的手表,还有镶宝石的领带夹子。

“我想借些钱。”

“好啊,你要借多少?”

“1美元。”

“只需要1美元?”

“不错,只借1美元。可以吗?”

“当然可以,只要有担保,再多点也无妨。”

“好吧,这些担保可以吗?”

犹太人说着,从豪华的皮包里取出一堆股票、国债等等,放在经理的写字台上。

“总共50万美元,够了吧?”

“当然,当然!不过,你真的只要借1美元吗?”

“是的。”说着,犹太人借了1美元。

“年息为6%。只要您付出6%的利息,一年后归还,我们可以把这些股票还给你。”

“谢谢。”

犹太人说完,就准备离开银行。

一直在旁边冷眼观看的分行长,怎么也弄不明白,拥有50万美元的人,怎么会来银行借1美元!他慌慌慌张张地追上前去,对犹太人说:“啊,这位先生……”

“有什么事情吗?”

“我实在弄不清楚,你拥有50万美元,为什么只借1美元?要是你想借30、40万美元的话,我们也会很乐意的……”

“请不必为我操心。只是我来贵行之前,问过了几家银行,他们保险箱的租金都很昂贵。所以嘛,我就准备在贵行寄存这些股票。租金实在太便宜了,一年只需要花6美分。”

贵重物品的寄存按常理应放在金库的保险箱里,对许多人来说,这是唯一的选择。但犹太商人没有困于常理,而是另辟蹊径,想到把证券等锁进银行保险箱的办法,从可靠、保险的角度来看,两者确实是没有多大区别,除了收费不同。

通常情况下,人们是为了借款而抵押,总是希望以尽可能少的抵押争取尽可能多的借款。而银行为了保证贷款的安全或有利,从不肯让借款额接近抵押物的实际价值,所以,一般只有关于借款额上限的规定,其下限根本不用规定,因为这是借款者自己就会管好的问题。

老实人往往直眼、直脑袋、直嘴巴,不懂得换一个角度看问题,换一种思维解决问题。世事总是复杂而又充满妙趣的。所以,我们要学会变通,经常变换角度,转换思维地去应对现实,一切皆会迎刃而解。

第55节:老实人天真幼稚(5)

◎会动脑筋的人才能脱颖而出

思维的独创性是创新思维的根本特征,创新就是要敢于超越传统习惯的束缚,摆脱原有知识范围的羁绊和思维过程的禁锢,善于把头脑中已有信息重新组合,从而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产生新成果。这样的突破常规的例子数不胜数。

暑假前,16岁的佛瑞迪对父亲说:“我要找个工作,这样我整个夏季就不用伸手向你要钱了。”不久佛瑞迪便在广告上找到适合他专长的工作。第二天上午8点钟,他按要求来到纽约第42街的报考地点,可那时已有20位求职者排在队伍的前面,他是第21位。

怎样才能引起主考者的特别注意而赢得职位呢?佛瑞迪沉思良久后想出了一个主意:他拿出一张纸,在上面写了几行字,然后把纸折得整整齐齐交给秘书小姐,恭敬地说:“小姐,请你马上把这张纸条交给你的老板,非常重要!”“好啊,先让我来看看这张纸条……”秘书小姐看了纸条上的字后不禁微笑起来,并立刻站起来走进老板的办公室。结果,老板看了也大声笑了起来。原来纸条上写着:“先生,我排在队伍的第21位。在您看到我之前,请不要做任何决定。”最后,佛瑞迪如愿以偿地得到了这份工作。

很显然,这是佛瑞迪善于思考产生的效果。佛瑞迪的故事和成功经验形象地告诉我们:一个会动脑筋思考的人总能把握住机会,并妥善地解决问题,成功离不开睿智的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