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无线手段,信息可以传送到大洋彼岸。信息其实是先被录在一个装置里,否则就不会被正确地接收。我们大脑的结构比人类的任何发明创造都要微妙,但是它却无法记录下别人发出的信息,步调再一致的两个人接收到彼此的想法的程度也极其有限。
如果这种感官得以发展,它一定比我们现在具有的感官更有用、更实际。
十几年前,我们还不相信可以不用电线就能把信息发送到太空。几百年前,人们就相信有这样的力量,只是当时没人具备这样的知识所以才没能用上这种力量。如果两个仪器经过调适可以在几千里内传递消息,那么我们结构如此精密、微妙的大脑没理由做不到这一点,我们有证据支持这个理论。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遇到过很多这样的案例。两个人可以很完美地感应到对方,尽管他们相距很远,一个人也能感应到另外一个人是否生病。你是否也和别人有过心有灵犀的感觉,比如和另外一个人同事说出了完全相同的想法。彼此很了解的人经常能感知到对方正在想什么,这些都可以证明,如果知道如何把这种力量发展壮大,我们就可以传递想法。
如果我们想让这些“活体装备”也可以无线传播信息,他们就必须完美地感应到对方,这就需要两个人愿意传递信息给对方。在感应别人想法之前,我们应该知道别人脑子里在想什么,这样他们所想的才能被我们感应到。就像在我们了解了别人的情感之前,你是无法感应到别人的悲伤的。
感应的价值在于协调两个人,使他们彼此容易受到对方想法的影响。如果你想吸引一个人,就必须培养自己感应的能力,一个擅长感应的人可以让别人打开心扉。我们的头脑不会像无线设备那样,传播信息的精准度可以达到百分之百,但这不是问题。当两个人的思路完全一致时,就会产生一种叠加的力量,你可以用口语的力量和推测的想法了解到别人在想什么。你可能听人说过:“我们非常明白对方在想什么。”他们确实知道,因为他们的思想非常合拍,所以他们在开口说话之前已经知道对方想要表达什么了。
你会很容易看到如果感应能力是天生的,它在朋友之间及生活中各种关系的处理上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在它的帮助下,你能清楚知道别人的想法,这会是你的一大优势。
害羞或保守的人可能会隐瞒一部分要表达的想法,如果你能洞察出没有说出的内容,那对你的帮助会很大。如果你能用正确的方法感应到别人,你就可以做到这一点。
“感应是打开人心扉的钥匙。”
了解你想感应的人对你来说十分重要,如果你不能感应,就无法对别人给你的信息做出反馈,你也因此无法吸引这个人。另一方面,如果你遇到的人的感应能力非常迟钝,你们无法做出一致的感应的话,可以确信的是这个人不值得你了解,因为你们是迥然不同的两类人。
没有感应,你们的友谊不会到交心的程度;没有感应,你也绝对不会理解人类内心的潜在力量。感应是个谜,如果不解开它,你永远都不会理解它。感应像其他一切事物一样可以培养,它不属于少数人。可以说每个人都有感应,只是有些人的感应能力比较强,有些人的感应能力比较弱。它是值得培养的,因为它可以帮你成为有气场,有魅力的人。
身体方面,声音和眼神可以帮助你提高感应能力,柔声细语、明眸善睐总是充满理解力,进而调高了你的感应力。当你和一个人谈话时,要让这个人知道你在说什么。我们不是说你应该接受对方的想法,除非这些想法跟你想的一样,而是说你应该站在对方的角度来看他陈述的事实和观点是否正确。
在你彻底明白别人的想法之前,不要急着反驳别人。你会发现这样可以开拓你的思维,帮你明白形形色色的人。生命的黄金法则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如果你秉承这一点做事,就会发现别人也在宽容你。
可以说,没有感应就没有快乐。如果你尝试着去感应别人,别人也会来感应你。
你笑,全世界随你同乐。
你哭,没人会与你同泣。
我认为我的一个朋友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他的座右铭是:如果你有强大的感应力,就可以知道你遇到的每一个人的好。仔细品味这句话,看这句话对你是否有帮助,我是从中受益良多。
我们有义务做一个光明磊落、风趣欢快的人,通过让别人愉快,我们也快乐了很多。当然,想要知道如何让别人高兴,你就必须知道他们是什么样的人;当你知道如何让别人高兴了,自然就会知道如何管理别人;一旦你知道如何管理别人,就会更好地管理自己。
我们经常听到一个超自然的说法叫善有善报。如果你是个散播希望、信任、同情和光明的人,反过来就也会得到这些。你的生命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你的孤立也不是上苍的安排。你应该是一个聚合整体中的一分子,你需要其他人的帮助和鼓励,别人也需要你的帮助和鼓励。
通过和其他人交往,你可以更加自力自强、克服缺点。你可以慷慨地把自己需要的东西给予他人,别人也会把他们还给你作为报答。你可以向你遇到的每个人学习,你有义务多学一些,以便日后把这些知识回馈他人,毕竟每个人都多多少少依赖着他人。
英国作家吉普林是这样诠释他的人生的目标的:
在我需要帮助的时候,我希望能有人愿意帮助我;
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也希望能成为帮得上忙的人。
智慧的人才是促进社会进步的人,我们可以通过彼此感应变得智慧,因为在感应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研究别人的经历并从中吸取对我们有实际意义的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