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抛弃”他/她

要转变一个人不感兴趣、不在乎的姿态,使他/她的心中燃起激情的火焰,暂时“抛弃”他/她是最有效的方法。

婚姻治疗师很久以前就已经发现了人际关系中人们的这类反应,并且这一原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当人们意识到他们原以为已经想当然的属于自己的东西将要永远远离他们而去时,那么原来的冷漠和反感会转化为强烈的渴望。

一个恰当的例子就是《飘》中白瑞德和郝思嘉的关系。小说所描述的大部分时间里,白瑞德对郝思嘉非常忠心,持之以恒的追求着她,满足她的一切欲望。但是,郝思嘉一直忽视他的感情。只是到故事结束时白瑞德要弃她而去,并留下那句名言“亲爱的,坦白地说,我一点都不在乎”时,郝思嘉才意识到自己离开了他便无法生活下去。

在现实生活中,这类局面的结局比我们多数人意识到的更为真实。想一想下面这个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大学生桑迪有很多追求者,其中之一的迈克一直攻势强劲。他不断的给她打电话,还经常到她宿舍看她。但桑迪对迈克不感兴趣,并承认说迈克对她的兴趣让她很反感,甚至有点恼怒。尽管桑迪多次给他冷遇,迈克仍然坚持不懈,以表明自己的真心:

最后,桑迪得到了她想要的——或者说至少是她原以为自己想要的——迈克突然放弃了!他突然不再来看她,也不给她打电话了。你猜接着发生了什么?桑迪竟然承认说,“我开始想念迈克了。”

你看,虽然两人当时都没有意识到,但事实上,迈克对桑迪的热烈而无私的追求已经在二人心里种下了爱的种子,只有当迈克离她而去时,她才意识到自己在心里已经喜欢上了他。

这类反应并不少见。事实上,这是常规。但在很多情况下,追求者并没有得到这类未预见的优势,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作为“抛弃者”没有再次回到“被抛弃者”身边,重新拾起自己丢下的东西。如果“抛弃者”再度回来做出第二次努力的话,他们会发现对方的反应改进了很多,因为“被抛弃者”也渴望得到这第二次机会。

每一个好的推销员都知道,要让顾客买东西,就要让他们感到有急迫感。推销员不能提供任何有以下暗示的信息:“无论您什么时候来,您所需要的东西还都有,都在这等着您来呢!”聪明的推销员会向他的顾客传递这样的信息:如果您今天不买,明天可就没机会了!销售的心理尤其适用于浪漫的恋爱。因为,交换婚姻誓言可以说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交易。你必须向意中人传达的信息是:“要么现在,要么永远没有!”同时,为了巩固这一信息的效果,你还要让他/她体会一下没有你的日子。

有一对年轻人已经约会多年,但其中那个叫蒙迪的家伙一直不做出任何承诺,以致两人的关系没有实质的进展。女孩开始厌烦被他当成想当然的所有品,开始变得非常自尊自爱。有一天,她通知那位舒服惬意的情人说,自己在另一个城市找到了一份更好的工作,要搬走了。一向认为女孩没有勇气离开自己的蒙迪感到非常震惊!他质问女孩怎么能做出这样的事情。女孩回答说,“我爱你,蒙迪,但没有你我也可以活得很好。”这彻底击垮了他的自信(这是他应得的),一周后就向女孩子求婚!如果这个女孩没有表示出自己会离蒙迪而去,追求自己的生活,那么恐怕直到今天,他们的关系仍在原地踏步,飘摇不定呢!

记住,很多人只有在“供给”被切断的时候才能够意识到自己已经着了魔。如果你从不撤退一下,让对方感受到失去你的痛苦,他们可能永远都意识不到自己已经被你迷到了。如果你一辈子都被自己的所爱当成想当然的所有物,那岂不是很耻辱的事情吗?事实上,只要你向对方展示一次自己可能会离他/她而去,这就足矣!对方一旦意识到没有你的日子有多么痛苦,就会永远对你又爱又敬。

有人说这样的策略太损,是不道德的。错了!如果你以伤害别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提升自己的地位,那么你是在利用别人,显然很损。但如果你的努力对已对人都有利,那么当然好了,双赢局面嘛!在人际交流或者交易中,双方都应该从中得利,这是人类的理想,当然也是本书的目的。

大胆些,勇敢些!在你向对方表现山无私的忠诚之后,不要害怕暂时“抛弃”他/她一下,让你的梦中情人感受一下没有你的日子。然后,你再慷慨地回到他/她身边,给他/她第二次机会。你会为这一策略的效果感到惊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