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以上的分析和讨论后,相信许多人开始认为搭讪并不是什么坏事,甚至还是一件好事。可是,大家为什么不搭讪呢?
1 怕被拒绝、怕被看笑话
大部分的人不去搭讪,说穿了,其实就是怕被拒绝、怕失败、怕被别人看笑话。不过,请大家仔细想一想,去搭讪的你,本来就没有男女朋友,被拒绝了大不了就是回到原点而已,你又损失了什么呢?微风广场的经理人廖镇汉先生常挂在嘴上的“Nothing to Lose”就是这个道理。
基本上,搭讪比任何一个商业行为或决策都要来得稳赚不赔,因为只要你做了,就可能有收获,失败了,也不会有任何的损失。有人会说:“不对啊!搭讪失败让我损失了面子啊!”在这里郑重告诉各位,“你的面子不值钱”。
面子不能计算在风险成本里。
为什么这样说呢?只要仔细去想,到底是被一个陌生人拒绝痛苦,还是在情人节或其他重大日子时,看着别人成双成对,自己想去餐厅吃个东西却没人陪伴的惨状痛苦呢?
况且,跟一个你有兴趣的陌生人搭讪,对方的反应是好是坏,虽然你没有办法预测,但是你如果持续原本平淡无奇的生活,和总是踌躇不前的人生态度,那当下一个节庆到来的时候,你注定还是孤单一人度过,这其中的差别,应该不用再多说了吧?
做过,即使错了也无悔;
2 不搭讪将引起双重痛苦
错过,便是用余下的光阴来后悔……
人在遇到一件想做的事情而没去做的时候,会发展出一种所谓的“双重痛苦心理”
比方说,你看到一位气质出众的女孩,你是多么想要认识她,可是,习惯于负面思考的你,马上就会想:“她那么好,一定有男朋友了,就算没有男朋友,也一定不会理我的啦!”这是一种假设性的痛苦。
当她从你眼前消失,或你回到家之后,一种真实的痛苦来了。你开始想:“唉,我当时如果能鼓起勇气,和她说一句话就好了,说不定她会理我啊!”但是,因为这一切已经是过去式,你再也不可能见到她了,因此你只能痛苦自责。
奇怪,为什么去搭讪也痛苦,不去搭讪也会痛苦呢?
如果仔细一想,你就会发现这两者的不同。前者的痛苦是假设性的,在没去搭讪、没被拒绝时,是不成立的;如果对方愿意和你做朋友,它甚至可能变成快乐。但是后者的痛苦却是必然的,你只要不试,就注定要回家痛苦和责骂自己。你到底该选择“有可能的快乐”还是“必然的痛苦”,还需要多做解释吗?
你想要认识的对象,主动来和你搭讪的几率是零,只有你才能扮演开始你们两人缘分的推手。
3 以貌取人的误区
有很多人认为搭讪就是以貌取人,是件不好的事,而且还因此产生罪恶感。
其实,人会被外表华丽的人、事、物所吸引,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否则我们都不必穿漂亮的衣服、开拉风的车、住豪华的房子了。但是,人与物质的区别,就在于大部分物质的价值,都可以由它们的外表来决定,可是人的价值,却必须体验对方的内在之后,才能做出评判。
再美好的礼物,也得要打开之后才能知道……
如果你完全只是以貌取人的话,那么你的人生也蛮悲哀的;我的好友Jessy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观点,在此姑且称为有关外貌的“礼物论”。一个人漂亮的外表,就像一个包装得光彩夺目的礼物。我们都知道,一个礼物包装得越漂亮,就越容易引起你把它打开的兴趣。不过,你要的不是外面的包装纸,而是包在里面的东西。认识人的过程,就像拆开包装纸的动作,你一定要打开来,才知道里面装了什么东西。 就人而言,那就是他的品德、个性、修养、学识。这些东西才能让你们的友谊或爱情可长可久。
因此,不要因为自己是被外表吸引而去搭讪,就感到心虚或有罪恶感。搭讪只是一个过程,真正花时间去认识对方才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但如果你连开始接触对方的动作都没有,那对方不仅不会成为你的礼物,更会成为一个你永远的遗憾。我们是“以貌识人”没错,但绝不是“以貌取人”! 况且,一个人的外貌,绝不是他的亮丽外型而已,还包括了气质、风度,以及举止啊!被这样的人吸引想要认识对方,不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吗?
4 愚蠢的崇拜
一个从“搭讪礼物论”延伸出来的观点就是,切记不要对想搭讪认识的对象有“愚蠢的崇拜”。
气质也是一种自我修养。
男人常常犯这个毛病,在还没有认识对方前,光凭着对方的外表,就认为她的内心就像外貌一样美丽,这是一种愚蠢幼稚的移情作用。外表不等于内在,偏偏人常会将两者画上等号,这种人就很容易被欺骗而人财两失。
其实,有跟美女交往过的男性朋友们也应该也发现了,在这个社会,美女因为自己出色的外貌,得到了许多巴结和奉承,因此容易恃宠而骄,养成很多不好的习惯,包括脾气不好,或总觉得别人对她们所做的事都是应该的等。
唯有天下男人都不把美女的外表当一回事,把态度从“哇!你好漂亮,我好希望你能做我的女朋友”,转变成“嗯,你很漂亮,但我要看看你的个性好坏再说”,才能让美女不再莫名其妙被捧上天,忘了自己是谁。所以,我们应该看重自己,并且不要无故地把对方放在一个崇高的位置,好像自己比较低下一样。别忘记,外表不过是包装纸罢了。
5 缘分论
很多女孩子特别喜欢“缘分”这个词。她们认为爱情应该靠缘分,因此只有朋友介绍、刚好一起参加联谊活动、在同一个班级念书,或在同一个公司上班,才是所谓“自然而然”认识的人,也比较可以信任。而搭讪则是跟完全不相干的人说话,因此不能算是缘分。
这种论点实在匪夷所思。世界上有几十亿的人口,请问为什么我们刚好都是台湾人?又为什么我们刚好一个是男人、一个是女人?还有,光是台湾就有这么多县市,为什么我们刚好在同一个时间、同一个地点相遇,这如果不是缘分,还能是什么?
因此,我要提倡的,是一种意义上较为扩充的缘分论:只要被你看到的,就是一种缘分。你该做的,就是把握上天给你的这个机会,和你见到的那位异性说话,开始你们真正的缘分。
其实,就连朋友介绍认识或联谊活动中遇到的异性,也是要你和对方主动说话,或想办法延续话题,才有可能成就你们的未来,这其实就是一种搭讪。差别在于,你被教导说那样的场合是比较好的,或比较正当的。可是实际上,经由朋友介绍或所谓“自然而然”的场合认识的对象,常常也有坏人,不是吗?一味把搭讪妖魔化是不对的,因为你很可能因此错失一个认识异性的绝佳机会。
不论何种形式的遇见,都是一种缘。
6 会搭讪的人,都不是好东西?
也许有女孩子会说:“这个男生会跟我搭讪,那他一定也会跟其他女生搭讪。”我告诉你,没错!这就好像用3道练习题教会了一个小孩代数原理一样。他从此以后,并不是只会解这3道题而已,而是具备了解决所有代数问题的能力。所以有搭讪能力的人,当然就能够跟不同的人说话。
但是要注意的是,他能做这件事,不代表他就一定会去做这件事。
台湾的荣耀——跆拳道奥运金牌得主朱木炎和陈诗欣,他们身手不凡,但不代表他们就一定会到处见人就踢;一个性能力很强的丈夫,也不能就说他一定会搞外遇吧!不是吗?所以一个没有男朋友或女朋友的人,用搭讪的方式认识了自己向往的异性并开始固定交往之后,也就没有必要再搭讪了;他们需要一直搭讪,很可能只是因为大家都不愿意给他们机会认真交往,所以他们当然有权利找下一个人啊!
另外,和自己的男(女)朋友甚至配偶有了爱情的承诺之后,还到处在外面搭讪认识异性的人,是他们的个人承诺和道德有问题,与搭讪这个行为能力没有关系,我们不要把问题本末倒置了。
还有人喜欢指责搭讪的人,说他们是“乱枪打鸟!”其实仔细想想,如果大家照着书里的观念和做法去行动,搭讪自己想要认识的异性,这绝对不是乱枪打鸟,反而是非常有计划又有步骤地去找到最合适自己对象的方法。那些不搭讪,不懂得创造机会的人,只能每天等待天上掉下来的机会,才能认识自己想要认识的异性。但偏偏实际情况是,等他们喜欢的人出现时,要不是她已经结婚,或者有男朋友,再不然就是不管如何努力地追求,到头来所追之人还是不喜欢自己。他们只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等待,然后下一个心仪对象出现的时候,再把同样的伤心过程和结果重复一遍。你说,他们这样不是乱枪打鸟吗?我看是枪法最差的乱枪打鸟!
7 接受搭讪的女性如何保护自己
也有很多女孩子会说,因为报纸常刊登一些搭讪男子强暴女生的案件,所以搭讪是危险的、是邪恶的,女人应该要拒绝不明人士的搭讪。不过,在看过那么多的报道后,我发现其中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事件的女主角都不懂得保护自己,自己让自己置身在危险当中。
比如说,2004年12月31日《中国时报》在社会版的《按错键引双狼,妙龄女遭轮暴》一文中,先引述了一则在韩国发生的一名女子打错电话后,被对方约出来却遭到轮暴的案例,再辅以一则在台湾发生的类似个案,而导出了“女子应该拒绝不明人士搭讪,这是自保的第一步”这样的结论。
但是,文中那位台湾的女受害人,不仅在夜间和两位性侵者出游,还和他们喝得酩酊大醉,甚至受害人的友人在KTV时,就一直觉得那两个性侵害嫌犯猛灌受害人酒,还有意将她支开;虽然她认为两人早意图不轨,却没有适时保护受害人,亲自送她回家,这些都是让歹徒可以得逞的原因,根本与搭讪这件事无关。
保护自己,也是搭讪达人的一个自我修养。
来搭讪的人,如果风度仪态不错,是可以和他相约再次碰面的,但是碰面的地点和时间非常重要,应该是白天或中午,特别是以在公共场合见面为宜。
如果和你搭讪认识的对象,第一次约你就是在晚上或是人烟稀少的地方,那就是一个警讯,一定要注意,不要赴约,这是最基本保护自己的方法。
搭讪本身并没有错,但是如果你没有花一段时间来了解对方,就轻易相信对方的话,那就是你的问题了。我们平时交友时都知道这一点,和搭讪认识的朋友来往时更要注意。如果你还是认为搭讪不好,觉得会来搭讪的男生都不是好东西的话,那么没关系,请拒绝所有来搭讪的人,但还是要勇敢地去和自己想要认识的男生搭讪!因为,你绝对有权掌握自己要过的人生,也应该积极去认识自己想要认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