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激将法,故意进行相反的劝告

俗话说:“请将不如激将。”当一个人缺乏完成某项任务、改掉某种缺点的信心和决心时,用言词去激励使其振奋精神、坚决完成任务或彻底改掉缺点,是非常重要的。

简单说,激将:就是在某些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当有些人的自尊心受到了自我压抑或者由于遭受挫折、犯了错误及其他种种原因而产生了自卑感,而我们用其他方法不能使他振作起来并接受我们的意见和主张时,我们就故意贬低他,刺激他,从而把他的自尊心、自信心激发起来。

赤壁之战前夕,诸葛亮对孙权说:“将军,如果您认为吴、越之众能与曹操相抗衡,就应该和他断绝一切联系,下定决心抗击曹军;如果您认为无力和曹军对抗,那就不如放下武器,解甲投降,向他称臣。现在将军您表面上假装服从他,向他投降,而内心又迟疑不定,形势已经如此紧迫,但您还不做出决定,这样祸患马上就要来临了!”

孙权反问:“如果像你所说的那样,兵微将寡的刘备为何不向曹操北面称臣呢?”

诸葛亮说:“从前有个田横,他只是齐国的一个壮士,尚且不肯对汉高祖称臣;何况刘皇叔是汉室后裔,英才盖世,天下仰慕,怎么会向曹操称臣呢?”

诸葛亮的一席话,正中孙权痛处。孙权一向以英雄自居,而今若投降曹操,还算什么英雄?连势力不如他的刘备都不投降,保持英雄本色,叫他投降是万万不能接受的。因此,孙权被诸葛亮的一席话激得热血上涌,当即表态,与刘备联合起来抗击曹军。

在交谈中,正确运用巧言激将法,一定能收到积极的效果。诸葛亮就是用言语激将,因势利导,达到了“请君入瓮”的目的。

在职场,有时候用激将法,可以更好地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用激将法,需要企业管理者在任用这个员工之前先假装轻视他的能力,并且明白无误地表现出对他能力的怀疑、担心和不信任,让对方感到气愤、不服气,从而激起他心中的好胜心,更加努力地争取展现自己的能力,甚至给自己定下更高的目标,让自己面临更大的挑战。

某厂改革用人制度,决定对中层干部张榜招贤。榜贴出后,大家都看着能力技术俱佳的技术员小李。然而,由于某种原因,小李犹豫不决。

这时,一位老工人直言相激:“小李,你不是大学的高材生吗?大家巴望着你出牌呢。没想到,你连个车间主任的位子都不敢接,真是个窝囊废!”

“说我是窝囊废?我非干出个样儿来不可!”小李说完就跳起来,当场揭榜出任了车间主任。

古往今来,激将法屡试不爽。性格倔强的人,十分坚持自己的想法,这其实就是一种逆反心理,对所有不符合自己想法的观念都听不进去。对于这种人来说,“请将不如激将”,如果正面劝说没有效果,那就反其道而行之,就能顺利地达到自己的目的了。

明朝的哲学家王守仁曾经说过:“天下事或激或逼而成者,居其半。”这句话就指出了“激将”的作用,意思是说,天底下能够成就大事业的人,有一半是激出来的。上面的故事中,诸葛亮故作羞辱的一番言论,激起了孙权心中的斗志,最终孙刘联军击败了曹操,出现了三分天下的局面,实现了诸葛亮的战略设想,这算是激将的最高境界吧。

在交谈中,正确运用巧言激将法,一定能收到积极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激言有时不是简单的否定、贬低,而是“激中有导”。用明确的或具有诱导性的语言把对方的热情激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成为说话办事的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