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笑话:
相传,李鸿章有个不学无术的远房亲戚,在一次参加乡试的时候,他发现自己一个字也答不出来,眼看就要交卷了,他急中生智,连忙在考卷上写上自己是李鸿章亲戚这件事。
可无奈的是,这亲戚的“戚”字他怎么想都想不起来怎么写,一着急写成了“我乃中堂大人之亲妻”。
后来,主考官在阅卷时看到了这个考生的答卷,在旁边甚是讽刺地批了一句:“所以我不敢取(娶)。”
不学无术之人,哪怕是想显摆,也往往可能弄巧成拙,“啪啪啪”打了自己的脸哪!
当然了,只要是人都会有犯错的时候,如果只是在无关紧要的时候犯下这种“乌龙”,那么被众人调侃一番之后,便也就过去了。怕就怕,这样的“乌龙”出在某些关键时刻,那会使你的诸多努力都付诸东流。
每个人都希望能和聪明、博学的人打交道,自然,每个人也都希望自己在别人眼中是聪明、博学的。
这种想法本身并没有错,谁不想给别人留个好印象,获得别人的称赞和敬佩呢?可怕的是,有时可能会弄巧成拙:你本想彰显个性,最终反而暴露了自己的无知和浅薄。
其实,这世上的行业千千万万,你不可能熟知每一个领域,更不可能将所有知识都塞进自己的脑袋里。
所以,当你面对自己不熟悉的话题,或不确定的问题时,没必要硬着头皮不懂装懂——与其冒着出丑的风险好为人师,还不如摆出不耻下问、勤奋好学的姿态呢!
我以前负责酒店管理时的同事小刘,刚入职的时候就闹出过这种笑话。
那会儿,小刘刚进公司,被分去了市场部。经过一个月的培训之后,他就跟着师父上岗了。当时,正值世界杯,小刘负责的那位客户是个不折不扣的足球迷——为了和客户套近乎,制造共同话题,小刘也“喜欢”上了足球。
众所周知,在看比赛的时候,很多球迷的情绪都是非常容易激动的,尤其是当看到自己喜欢并支持的球队进了球时,可能立马激动得一蹦三尺高;而看到对方球队进一个球时,可能会立马痛哭、哀号。
而且,“骂裁判”这事儿,几乎是每场比赛中球迷们都会干的事儿。大概是为了彰显自己的“球迷身份”,完全不懂足球的小刘也表现得激动不已,学着客户的样子,对裁判的每个裁定都指指点点,甚至骂骂咧咧。
要说小刘这演技吧,也算是挺不错的——客户说什么,他都能似是而非地接上两句。
可假的就是假的,总有露馅的时候。大概是演戏演成“惯性”了,裁判一吹哨,还不等客户开口,小刘就先骂上了:“裁判吹黑哨了。”“脑袋被门挤了。”……一溜全骂出来了。
但客户对此却感到莫名其妙:这动作很明显,一看就是越位了嘛,裁判吹哨毫无问题呀!可小刘这球迷,而且还是个临时抱佛脚的“伪球迷”,哪里会懂这些球赛规则呀——这不,立马就露馅了。
万幸的是,这笔生意倒也没因为这个小插曲就此黄了。不过,那客户念叨小刘这人“不实在”“拍马屁”,可是念叨了好长一段时间呢!
共同的兴趣爱好,的确是最好的话题,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谈论这些事情,不仅容易调动起对方的谈话积极性,还能迅速拉近彼此的距离。
但问题是,你必须得真有能谈得下去的内容才行,哪怕你抱着一种“入门者”的态度,摆出请教的姿态,也比不懂装懂要强得多。
当然,假如你的谈话对象正好和你有相同的兴趣爱好,或者正好对同一个话题感兴趣,那么,交谈是非常自然地就能展开的。
但有时候,你们的兴趣点也可能恰恰没有任何交集——这种时候,想要用合适的话题来“填充”公事之外的空白时间,就显得有些困难了。
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意外的发生,在展开任何一场具有目的性的谈话之前,最好要能做到“知己知彼”:了解对方对什么话题感兴趣,以及近期的活动情况,然后再根据自己的情况,准备几个能够“谈”的话题。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说交谈是两个人的事情,但作为抱有目的的一方,你在准备谈资时,最重要的事情不是考虑自己能谈什么,而是应该优先考虑哪些话题能引起对方的兴趣。
比方说,如果你的谈话对象对金融感兴趣,可你却总和他聊爬山,他必然是提不起劲头来的;如果你的谈话对象从不关注娱乐圈,而你的话题总围绕着明星打转,那恐怕也只能“道不同不相为谋”了。
和人谈话,最怕的不是对方讲的事情你不懂,而是你明明不懂,却偏偏喜欢装懂。不懂不要紧,只要你有兴趣想知道,我可以一点一点告诉你——可如果你明明不懂,却还喜欢装懂,那话题就很难继续下去了。
我认识的一位小青年就有这个毛病,无论别人谈论什么,他懂或不懂,都喜欢插嘴,发表几句“高见”,仿佛唯有如此,才能彰显出他的智慧与个性。
有一次在聚会上,几个体育迷在谈论足球,说起了即将到来的足球盛会世界杯,小青年也兴致勃勃地凑了上去。
大伙正讨论着上一届世界杯的一些精彩进球,小青年见久久插不上嘴,以一副无限惋惜的样子叹了一句:“唉,去年太忙了,晚上总加班,根本没时间看。这回,哪怕直接把老板电话挂了我也得守着电视看球!到时候咱们酒吧约,说好了啊!”
一听这话,大家都乐了,这四年才一届世界杯,去年你是打哪儿看的呀?在座的一位仁兄冲着大伙坏笑着挤挤眼睛,问小青年:“那你看好哪个队啊?你认为今年哪个队能得冠军?”
小青年想了想,大声说道:“这必然得是AC米兰啊!是吧?这有AC米兰的战友吗?我感觉,那个巴塞罗那也是很有希望的……”
一席话下来,那几位球迷都乐得不行了:这还是头一次听说俱乐部也能参加世界杯啊!
由此可见,说话得谨慎,你不知道的就不要乱说。
你要真想说,那也没关系,说之前至少得先考虑清楚,别被别人打个措手不及——本想彰显个性,反倒暴露出自己的无知和偏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