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不同的时候》

有时,好不容易努力理解了对方的想法,也可能无法接纳。相对地,有时对方也理解不了自己的想法,或者对虽然理解但依然站在反对的立场。这样一来,人们就难以冷静,变得感情用事。

阿德勒说:“如果男人或女人的其中一方,计划在婚后征服对方,结局将会是致命的。”[4]

这个道理其实不仅适用于婚后的生活。在交往过程中,两个人哪怕最初没有试图去征服对方,随着关系的逐渐加深,他们或许会发现对方身上存在着自己无论如何也难以接受的价值观。

这时,如果某一方或双方都开始感情用事,就会为了让对方认可自己的想法而不断争吵。

有趣的是,阿德勒在这里表述为“男人或女人的其中一方”试图征服对方。而实际上,在许多伴侣关系中,都是女性站在征服的一方。

那么,这样的人,是如何征服对方,让对方接受自己的想法的呢?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那些利用愤怒情绪支配对方的人。

通过愤怒情绪去支配的人通常认为,发泄愤怒就能让他人接受自己的想法。但如果只是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其实没有发泄愤怒的必要,只需通过语言恳求对方就可以了。当然,用语言恳求有被对方拒绝的可能;但利用愤怒的情绪,对方也未必就能接受。即使接受了你的请求,对方的内心也不是舒畅愉快的。他们或许是出于害怕,又或许是为了逃离当时那个状况,才不得已点头同意。

虽然用语言来表达想法略显麻烦,但如果片面地为了追求速效性,而利用起愤怒情绪去处理问题,其副作用会更大。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那些利用悲伤情绪来支配对方的人。

阿德勒说:“对于悲伤的人来说,他们心中产生的那种自己的地位被抬高的感觉,是通过周围人的态度得到的。一个人在悲伤时,通常会受到同情、支持或是主动关心,这些都会让他们感到轻松。但当他们哭泣、叹息、情绪爆发的时候,会开始对周围的人发起攻击,他们将变成控诉者、法官和批判家,这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地位要高于周遭。在他们身上,能够清楚地看到要求和恳求的特征。”[5]

如果身边有一个悲伤的人,人们无法抛下不管,只能被迫接触这颗“肿瘤”。因此,悲伤的人在得到他人的关心之后,将会获得一股莫名的优越感。

愤怒情绪导致分离,与之相比,悲伤则是一种周遭无法放任不管的情绪。从这个角度看,它可以被认为是一种能将人与人联系起来的感情。

但悲伤的人仅仅从单方面接受了他人的付出,因此这种联系是片面的。想要建立真正的联系,就不应该一味地接受付出,也要对他人有所付出。

综上所述,阿德勒认为,如果人们通过哭泣和诉说不安来试图支配他人,以达到征服对方的目的,这就叫“用泪水与不公搅乱合作”。

这是因为,每当发生不如意的事,这些人都会利用情绪引导事情朝自己希望的方向发展,而不是努力和他人合作解决问题。

人与人相处,难免会出现问题。两个相爱的人,认识时间短的暂且不论,如果交往时间较长,或正处于婚姻中,两个人之间也一定会出现各种问题,产生一定的分歧。人与人无法永远保持想法上的一致,他们也绝不可能不发生争吵。

实际上,最重要的并不是想法是否相同,而是想法不同的时候该如何应对。当人们懂得如何应对分歧的时候,修复关系也会变得相对容易,那么这段关系就不会一直糟糕下去。

当两个人的意见发生分歧,切勿感情用事,更不能在暗地里伺机反驳。双方应该直截了当地进行交谈,并在必要的时候展开深入的交流。

孩子出生后,父母的意见也会经常不一致。家长不应当用情绪征服对方,也不能把想法强加于孩子,而应该让孩子们看到怎样通过协商来解决问题。这样一来,孩子们也会学到怎样通过协商来调整人与人之间在思考上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