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交往时,与其相信人们能够互相理解,不如认为人们无法相互理解更加安全。因为,理解他人本来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若以此前提,更为慎重地进行交往是一件好事。
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能够理解对方,就会通过自己的想法进行判断,比如“这个人应该和我想的一样”“从常识上来说,对方应该是这样想的”,然后通过这些判断去理解他人。
确实,当一个人主动想要了解他人,一定会拿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对方的言行,试图增加对对方的了解。当然,也别无他法。然而,由于你们始终不是同一个人,所以认为人与人能真正做到相互理解,完全只是误判。
人们不可能在所有事情上都做到互相理解。在此前提下,阿德勒认为,应该用他人的眼睛看,用他人的耳朵听,用他人的心去感受。他表示,相互共鸣非常重要,人们应当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
即使经历了长时间的交往,也可能觉得自己并不了解对方,可能不明白对方是如何理解自己的想法的。
这种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询问对方。你可以问他某件事究竟是怎么回事,或者问对方能否接受某种表达方式:“你觉得我刚刚说得怎么样?”
每当我在课堂上讲到这个部分的时候,总有学生抱怨太麻烦。没错,这的确很麻烦。但是,当你懈怠了那些为理解对方做出的努力时,往往会发现,许多你认为明白的事情事实上并不明白,许多你想被理解的地方事实上也没有得到理解。这样的状况层出不穷,最终会危及彼此的关系。只要不断和对方互相确认,两个人的关系一定会迈向光明。因此,不能嫌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