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成熟的爱》

许多人都注重对金钱和物品的拥有。对此,弗洛姆这样解释道:

“对那些一个劲儿地去储蓄,并害怕失去任何东西的人来说,无论拥有多少东西,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都是贫穷的人。”[23]

弗洛姆指出,一旦一个人的贫困状态超过某种程度,他就会变得难以主动付出,甚至会失去对“付出”的喜悦。但即使如此,人们也是能够付出些什么的。因为“付出”中最重要的部分,不在于给出了什么东西,而在于人们在人性的领域上有所输出。那么,除去物品,人们能给予的究竟有什么呢?

对此,弗洛姆是这样说的:“人们会将自己、自己最珍视的东西,以及自己的生命赋予他人。”[24]

这里并不是指去牺牲性命,而是将自己心中最富有生命力的部分赋予他人。

“将喜悦、兴趣、理解、知识、幽默和悲伤等,自己心中最富有生命力的情感表现都赋予他人。通过付出自己的生命,令他人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通过提高自己身上的生命力,让他人的生命变得更富活力。”[25]

每个孩子都会受到父母的疼爱。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条件存在的,孩子不需要为获得这份爱做特殊的努力,所以这种体验是相对被动的。虽然不需要特别去努力,但要让一个人的自我价值得到认同,重要的是要相信他人认可自己活着、存在着。通常情况下,父母都能够无条件接受孩子的存在。

对一个人来说,只要自己真实的样子能被别人接受,那么他就能积极地看待人生中遇到的任何事。无论生活中遇到了什么样的难题,患上怎样的疾病,或自己的人生与父母所规划的大相径庭,都一概不成问题。若父母能够尊重孩子最本真的样子,在此意义上,孩子也同样在为父母做出贡献。

孩子在享受父母宠爱的同时,会萌生通过付出让爱萌芽的崭新念头。他们会想到给父母送礼物,或是创作诗画等。对此,弗洛姆这样阐释道:

“爱这个观念,从人们出生那一刻起,就慢慢地由被爱转变为爱,也就是说,爱在朝着孕育爱的方向在不断发展着的。”[26]

小时候,人往往弱小无助易生病,但作为一个乖巧的孩子,他们非常渴望获得疼爱。到了青春期,他们会通过感受爱,在心底孕育出爱人的能力。

弗洛姆说:“幼稚的爱遵循的是‘因为被爱,所以去爱’的原则。不成熟的爱是‘因为需要所以爱’,而成熟的爱则是‘因为我爱你,所以我需要你’。”[27]

我认为,大多数人都还做不到成熟地爱人。大家往往都认为自己是“因为需要所以爱”。思考着“正是因为爱你,所以才需要你”的人,少之又少。

更进一步说,懂得“成熟的爱”的人,甚至认为自己没有必要对对方说“我需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