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语言交流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渠道传递信息。我们将描述其中的六种。
面部表情
人们的面部表情表明他们的心情和情绪,无论身处何处都是一样的。比如,你在外国,也不懂当地语言,你却能够看出别人是否高兴。如果高兴,他们脸颊的肌肉会将嘴角牵动起来,眼角的皮肤会皱起来。快乐和其他几种情绪——悲伤、恐惧、愤怒、厌恶和惊奇——都能产生各自独特的面部表情,全世界都一样。事实上,这些表情的普遍性表明它们已经深深地烙刻在人类身上。人们不用去学习高兴的时候怎样微笑,因为他们生下来就会。比如,先天失明的人也具有和我们一样的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的普遍性能够告诉人们许多信息,遗憾的是,由于面部表情在非语言交流中占据着主导的地位,因而人们有时会故意用它来掩饰自己的真实情感。至少有四种方式可以用来调节我们的情绪表达。第一,我们可以加强表情,夸张地表现出我们体验的是比实际情况更为强烈的感情。比如,如果打开一份你只是略微喜欢的礼物,当赠予者在场时,你会显得比实际情况更开心。第二,我们有时将表情最小化,试图显得没有实际情况那样动感情。由于我们的文化要求“男儿有泪不轻弹”,男人会克制着不表现出内心的伤感。第三,我们会将表情中性化,以此掩盖掉我们的真实情感。扑克牌高手就是这样不暴露自己拿到牌时的真实情绪。最后,我们会伪装我们的表情,代之以完全不同的感情流露。当一名选手赢得了选美赛的冠军,而屈居亚军的选手仍表现得很兴奋、激动时,那么几乎可以肯定她是在掩饰真实的感情。
不过,即使人们试图控制自己的表
情,仍掩盖不住真相。首先,伪装的表情在细微之处和真实的表情有所不同。比如,当假装微笑的时候,人们很容易牵动嘴角,但较难做到自然地皱起眼角的皮肤;结果,在细心的观察者眼中,真实和虚假微笑的不同之处一目了然。第二,尽管我们极力掩饰,但真实感情的真实闪现,在短暂失控的瞬间也会显露无遗。如果仔细观察1976至1984年之间的美国总统大选电视节目主持人,可以明显看出他们暗中支持哪一位候选人。尽管他们保持着职业化的中立,但在他们报道每一位候选人的时候,短暂表情能暴露出他们的偏好。
凝视行为
一个人目光接触的方向和数量也是有影响力的。比如,凝视某人意味着有兴趣沟通,如果在单身酒吧有人盯着你瞧,而你不想和他/她交谈,那么应该眼望别处,而不是与之对视。
在普通的交往中,人们倾听的时候(平均有60%的时间凝视着讲话者)通常会比讲话的时候(平均有40%的时间凝视着倾听者)更多地注视他们的交谈对象。不过,有权威、有地位的人会偏离这些常规与一般人相比,他们会更多地在讲话的时候注视别人,在倾听的时候较少地注视别人。占主导地位的伴侣在交往中会坚持“我跟你说话的时候要看着我!”,但通常不会给予别人同样的注视。
身体语言
到现在为止,我们只是描述了脖颈以上的非语言交流,实际上整个身体都是相关的。身体的动作通常陪伴和支持着我们的语言交流,使意思表达变得更为容易。不同手势在不同的文化中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例如在美国,拇指与食指接触,其他指头竖起来的手势表示“行”或“好”。在法国则表示“零”,在日本表示“金钱”,而在中东它是猥亵的侮辱(就像美国人竖起中指一样)。面部表情的语言不需要翻译,而手势语言却并非如此。
身体的姿势或动作也能表达较不明确但仍旧有用的信息。例如,观察者通过观看简短的(10秒钟)无声录像带,就能够预测大学教授将从学生那里得到的教学评估结果。更值得一提的是,同样的方法也能使他们更好地判断陌生人的性取向,其准确率显著高于随意猜想。身体语言能够提供信息的一个原
因,是它比面部表情更难控制,它更具“泄漏性”,即更可能暴露我们真实的感情。例如,美国海关官员就是利用旅客的身体信号,而不是面部表情,来决定是否检查其行李。
身体的动作也能揭示出身份。地位高的人常采用开放的、不对称的姿势,身体的左右两侧做出不同的姿势。他们占据大的空间。相反,地位低的人采取封闭、对称的姿势,相对紧缩。如果一个强势的老板与下属面对面交谈,通过观察你常常就能判断出谁是谁。
身体接触
与他人的身体接触也包含着多种意思。一方面,关系变得越亲密,两个人的身体接触越多。另一方面,不请自来的身体接触则暗示着身份等级中的主导地位。事实上,当两个人的地位不同时,一般只有单方向的身体接触;地位高的人更可能主动接触地位低的人,反过来并不是这样。试想:考试时你向老师问了一个问题,他/她弯下腰来和你说话的时候,放一只手在你的肩膀上是不足为怪的。但是当你走到教室前面问问题时,如果你以同样的方式接触老师,就会显得很奇怪。
男性和女性对陌生人的身体接触有不同的反应。当别人在他们手或胳膊上轻触一下时,女性通常是积极回应,大多数男性却不是。也许是由于性别的差异,男性对女性的身体接触,多于女性接触男性,特别是在年轻的伴侣之间。事实上,在随意的交往中,旁观者不会积极地评价女性对男性的身体接触,除非她们的地位明显比男性要高。
人际距离
人际距离是两人间的实际空间。人际距离的亲密区从我们的前胸延伸至0.5米处。如果两人如此接近地面对面站着,他们的交往可能充满爱意或敌意。更多的交往发生在较大的距离范围,个人区距离我们身体0.5~1.5米。在这个范围内,朋友们在较小的距离内交往,熟人在较大的距离内交往,所以距离能够帮助界定人们的关系。更远一些为社交区(1.5~4米),交往就更为事务化。如果与面试官或教授隔着一张桌子而坐,你就处于社交区,这一距离显得较合适。但是如果与好友相隔2米以外进行交谈则显得相当奇怪了。在4米以外,交往就变得相当正式。这是公共区,用于整体性的交往,如师生之间的交往。
这些距离描述的是北美人的一般交往模式,他们通常比世界上其他地区的人际距离要大一些。法国、拉丁和阿拉伯文化偏好较小的人际距离。人的性别和地位也影响人际距离。男性之间比女性之间保持更大的距离;通常人们离地位高的人的距离比离地位较低的人更远。无论人的偏好如何,距离是测定交往中亲密程度的一个微妙的方式,甚至可能是衡量关系质量的一个间接手段。不幸福的配偶比关系美满的配偶保持更大的距离。
准语言
非语言交流的最后一个成分是准语言。准语言包括除去话语之外说话人声音中的所有变化,如节奏、声调、音量和速度。准语言不关乎人们在说什么,而是怎样说。
准语言有助于界定关系,恋人们倾向于使用与朋友间不同的说话节奏。爱人们会更宽容拖延回答,沉默的时候更多,总体上说得更少。隔墙偷听的人能从女性的声音听出,她在与亲密的男性朋友还是普通的男性朋友谈话:相比于其他男性,与男朋友说话的时候,女性听起来更顺从、思想更为散漫。事实上,在异性交往中,女性比男性使用更多的顺从性的准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