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保卫战

爱情总是面临着第三者的威胁,即使是最具掌控性的伴侣关系也不能消除对第三者的疑虑。

很多人会经常对自己的伴侣这样说:“你和那个人聊了好久,在聊什么呀?”“你在电脑上很长时间,都是在忙工作吗?”“你去哪儿了?”“谁在啊?”“想我吗?”……

这些问题,至少是处于亲密和侵犯隐私的界限上,甚至根本就是对他人的粗暴干涉。然而,我们会说,我们这么问是因为我们关心对方,但实际上这常常是因为我们在害怕。

我们设定了种种约束规则,希望爱人会遵守,以求通过这种方式“拴住”自己的爱人,试图以此保证配偶对自己的忠诚。欲望是无法驯服的,但行为是有理智的,行为更容易控制。所以我们规定,爱人不能和异性朋友关系太亲近,也不能和异性同事半夜一起去看电影,除非有别人在场;不能去酒吧,除了告别单身的那场派对;不能有男性舞伴,甚至不能穿太性感的衣服;不能深情地忆起前男友或前女友,如果他们路过你所在的城市,也不能去见他们……

但这些禁令,为夫妻双方都带来了太多的焦虑,让每个人都活得更累,往往也会更加虚伪。此外,在这种焦虑下,我们往往会采用更为粗暴的控制方式:窥探。我们检查爱人的信用卡账单,查看网上的浏览记录,查看汽车油箱油量,偷看爱人的手机,试图从中寻找各种“爱人涉嫌出轨”的蛛丝马迹。但所有这些都不是根本的解决方案。无论询问、禁令还是所谓的证据,都无法缓和我们对爱人的自由的恐惧,我们害怕爱人可能会喜欢别人。

当一夫一妻制不再是双方的自愿选择,而是每个人都被强迫遵守的规则时,问题就出现了。过分地监视爱人可能会导致被斯蒂芬·米切尔称作“挑衅行为”的现象出现。当第三者的存在被完全否定时,有些人便决定私下里行动,如婚外恋、网上恋情、脱衣舞酒吧、出差时的一夜情等,都是常见的越轨行为,人们通过这些行为来与束缚太紧的感情保持心理距离。被放逐到其他地方,只允许在婚姻之外存在,这就是第三者所处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