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程燎原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4-11 定价: 42.00 装帧: 精装 丛书: 新民说 ISBN: 9787549559572 内容简介 · · · · · ·编辑推荐: 1、司法部2000年优秀科研成果唯一的一等奖,十五年后修订再版,重磅回归。 2、在中国的法治建设进入新阶段之际,提出用“法治的方式”而非“人治的方式”来推进和巩固法治。可以说,这一方式是中国建成法治国家的必由之路。 3、值此本书修订再版之际,“法治中国”之声,可谓“铿锵其鸣,声如钟磬”。其鸣、其声,无疑蕴含了当下对已经过去的那段历史的响应与再造。 本书梳理、总结和反思了中国当代法治思想、理论的生成与演变,并借此积淀中国法治的学术传统,以及浓缩了中国人对法制现代化的认识与思辨,展现“法治”对“法制”的超越与成就,揭示中国坚定地走向法治国家的进程。 本书首版由法律出版社1999年出版,获得司法部2000年优秀科研成果唯一的一等奖。此次修订再版,一方面改正了几处资料上的缺失,删去了一些不必要且不适当的评论;另一方面,增加了“代修订版后记”和附录... 作者简介 · · · · · ·程燎原,著名法理学家,曾任西南政法大学教授,现任重庆大学法学院教授。代表著作有:《法治论》《权利论》(与王人博合著)、《从法制到法治》、《清末法政人的世界》、《中国法治政体问题初探》等。1989年与王人博合作《法治论》,是1990年代国内外极具影响力的学术著作,国内系统研究法治理论的开山之作。 目录 · · · · · ·引言一 开辟一个新的时代:民主法制化 (一)从历史深处走来:对共和国法制史的反思 (二)历史性转折的开端 1.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新模式 2.民主与法制:法学界的聚焦点 · · · · · ·() 引言 一 开辟一个新的时代:民主法制化 (一)从历史深处走来:对共和国法制史的反思 (二)历史性转折的开端 1.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新模式 2.民主与法制:法学界的聚焦点 3.预示“法治”的“超级审判” 二 在“法治”与“人治”之间 (一)对“法治”的初步界定 (二)法治优于人治 1.法治的政治意义 2.法治的经济效用 3.法治的稳定功能 (三)结合或对立:法治与人治关系的辩证 (四)一个初步的蓝图 1.高扬法治精神,反对人治思想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3.健全法律制度 4.造就合格的法律操作者 (五)西方法治的价值 (六)几点评论 1.“概念之争”还是“主张之争” 2.时代的使命与时代的局限 3.法治论的成功与困顿 三 窘迫中的追求:法治的价值与尊严 (一)对“法治”的再认识 1.法治就是“法律至上” 2.法治就是“限制权力”和“保障自由” 3.法治就是一种新的社会组织方式 (二)法治的价值 1.法治:商品经济的内在需求 2.法治: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 3.法治:现代文明的普遍准则 4.“法治权威主义”还是“新权威主义”:一个重要的插曲 (三)重构法治之路 1.商品经济:走向法治的基点 2.政治改革:厉行法治的关键 3.法制改革:推进法治的动力 4.法律文化革命:步入法治的前提 四 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 (一)“法治经济”:法学对市场经济的审视 (二)“法治经济”的法律框架:公法与私法的划分 (三)“法治经济”的价值体系:从“权利本位”到“现代法的精神” 五 人权与法治 (一)人权概念的认识 1.人权的存在形态 2.人权与自然权利 3.人权精神 (二)人权的道德性 (三)人权与马克思主义 (四)人权的法律保障 (五)还须讨论的问题 1.人权与法治 2.人权与现代化 3.人权与中国文化传统 六 宪政与法治 (一)对宪法的“中国式”解释 (二)宪政之义 (三)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 (四)宪法权威 (五)学理中的失落 1.宪法的道德性 2.民主与宪政 3.宪政与现代化 4.宪政与传统资源 七 从“法制国家”到“法治国家” (一)三年的追寻:中国法治之路 (二)时代强音:“法制国家”的提出 (三)法学界的论争:“法制国家”还是“法治国家” (四)跨世纪的宣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八 中国法治的基本理念 (一)法治的精义 (二)法治的要素和法治国家的标志、模式 1.法治的要素 2.法治国家的标志 3.法治模式 (三)法治的工具性和目的性 (四)法律信仰与法治 (五)中国法治化的道路 1.移植论与本土化 2.政府主导和社会推进 附录 当代中国法治理论孕育生长的反思——读《从法制到法治》 后记 代修订版后记 用“法治的方式”推进和巩固法治 · · · · · · () |
有思想
深入浅出
果然不负我忘。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