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岡田英弘 出版社: 八旗文化 副标题: 非漢中心史觀的建構 原作名: 中国文明の歴史 译者:陳心慧 出版年: 2017-11-22 页数: 256 定价: NTD 320 装帧: 平装 ISBN: 9789869556149 内容简介 · · · · · ·岡田英弘歷史學的總結算! 繼「世界史」與「日本史」的誕生之後, 綜觀亞洲大陸的歷史、剖析「中國文明」的本質。 不只解構、更要建構。 不以傳統「漢族」為主線,從各個族群的流動, 來解釋中國文明的誕生、演變、與終結。 「本書不採取以漢族為中心的中國人,作為國民歷史的中國史形式。」 ──岡田英弘 本書認為,「中國文明」指的是自西元前二二一年秦始皇統一中國開始,一直到一八九五年甲午戰爭日本戰勝、清國敗北為止期間,在現今認知的「中國」空間範圍內所發展的「文明」。在先秦時代,「中國」還沒有成立,而在之後的現代,中國的傳統文明斷絕。 「中國文明」以前的時代是蠻、夷、戎、狄的時代。後來被出身西戎的秦統一,結果出現漢字、都市、皇帝,在長達二千多年間,中國式的文明成為中國的主流。 然而,「中國人」只是文化上的概念,以人種來說,「中國人」屬於「蠻」、「夷」、「戎」、「狄」... 作者简介 · · · · · ·岡田英弘,一九三一年出生於東京,一九五三年畢業於東京大學文學部東洋史學系。學術上專攻滿洲史、蒙古史。對於中國史、古代日本史、韓國史等各領域也多有鑽研。一九五七年,二十六歲便以《滿文老檔》研究獲得日本學士院賞。曾經留學美國與西德。曾任東京外國語大學亞洲與非洲語言文化研究所教授,並獲得同大學名譽教授。著有《倭國》、《世界史的誕生》、《日本史的誕生》、《從蒙古到大清》、《何謂歷史》、《現代中國與日本》、《蒙古帝國的興亡》、《這個擾人的國家──中國》、《為日本人而寫的歷史學》等。 目录 · · · · · ·序章 民族的成立和中國的歷史一、何謂中國? 本來的意思是首都/中國與蠻夷/China的語源起自秦朝/從支那到中國 二、中國文明的五個時代 國民國家的誕生/由漢字連結的中國文化圈/五個時代的區分 第一章 中國以前的時代──各種族的接觸和商業都市文明的成立 · · · · · ·() 序章 民族的成立和中國的歷史 一、何謂中國? 本來的意思是首都/中國與蠻夷/China的語源起自秦朝/從支那到中國 二、中國文明的五個時代 國民國家的誕生/由漢字連結的中國文化圈/五個時代的區分 第一章 中國以前的時代──各種族的接觸和商業都市文明的成立 一、中國文明的原型 神話時代的五帝 二、黃河文明──黃河與洛陽盆地 水路的體系化/南船與北馬相會之處 三、絲綢之路與毛皮之路、海上絲路 水路交通的要衝/往朝鮮半島和日本列島的路線/南道和北道/前往海上的路線 四、中華與四夷 最初的中國人是夏人 五、夏──「夷」的王朝 水路帶來的文明/夏人的都市/以龍神為祖先的王朝 六、殷──「狄」的王朝 東北亞的狩獵民族 七、周、秦、齊──「戎」的王朝 爭奪中國統一的地位 八、楚──「蠻」的王國 第二章 中國人的誕生 一、中國人是都市民 中國人是文化上的概念 二、市場──都市的原型 左祖、右社、前朝、後市/以皇帝為頂點的大型商業組織 三、中國的官員 原則上無薪/田賦和裁判 四、中國話的起源 漢字的起源/文字通信專用的「雅言」/從商人語言變成中國話 第三章 中國世界的擴大與文化變容 一、漢族的時代──中國史的第一期前期 焚書的積極意義/西漢版圖擴大/最初的人口大變動/儒教的國教化和漢字的普及 二、宗教祕密結社──太平道和五斗米道 太平教信徒的叛亂──黃巾之亂/創立於四川的五斗米道 三、北族的時代──中國史的第一期後期 古漢族的滅絕/五胡十六國之亂 四、中國人和中國話的變質 反切和韻書的出現 第四章 新漢族的時代──中國史的第二期 一、中國史的第二期──隋、唐、五代、北宋、南宋 新的漢族與人口重心的南下 二、《切韻》與科舉 漢字標準發音的整合/情緒語彙的發展受到阻礙 三、從漢族(北族)到北族(新北族)──第二期的前期和後期 隋、唐歷代皇帝的出身/後周王室也是鮮卑族 四、北京的重要性 新北族主導 第五章 華夷統合的時代 一、蒙古的登場 《史集》記載的傳說/韃靼與克烈 二、契丹人和北宋的「中華思想」 承認皇帝並存/從屈辱衍伸出的中華思想 三、基督教傳向蒙古高原 寫給聶斯脫里派大主教的信/蒙古部族之祖海都 四、女直人的金 金滅契丹/成吉思汗的登場 五、蒙古帝國 用一代建立起的大帝國/窩闊台的歐洲遠征/忽必烈征服大理王國/採用國號大元/元朝的中國統一 第六章 世界帝國──中國史的第三期前期 一、東亞的整合 君臨華與夷的皇帝 二、新儒教 朱熹整合思想體系 三、元朝 文永、弘安之役的背景/忽必烈領地的經營/八思巴文字的發明/窩闊台家的再起和反叛/皇太子真金猝死 四、元朝汗位的繼承 鐵穆耳汗的即位/弘吉剌派掌握實權/內亂與軍閥的崛起 五、白蓮教的紅巾之亂 瑣羅亞斯德教體系的民間宗教/元軍的衰退和紅巾政權/恭愍王的反抗運動/明軍的大都入城 六、明朝 只有虛名的皇帝/胡惟庸案/繼承元朝地方軍的「軍戶」/官僚派勢力的強大/永樂帝遷都北京 七、北虜南倭 企圖收復失地的元朝勢力和朝鮮建國/爆發土木堡之變/明朝的長城建設/倭寇和秀吉進攻朝鮮 八、滿洲的興起 明朝經濟與努爾哈赤的勢力/明朝拖延戰爭的內情/皇太極改變戰略/從女直到滿洲 第七章 大清帝國──中國史的第三期後期 一、從明到清 明朝的自滅/清朝實權所及之範圍/滿洲人的部族組織「八旗」/康熙帝的政變/確立中國整體的統治權 二、清朝領土的擴大──蒙古 尼布楚條約/衛拉特的噶爾丹/蒙古的內亂/清朝的軍事介入/昭莫多之戰 三、清朝領土的擴大──西藏 影響藏傳佛教 四、清朝領土的擴大──台灣 國姓爺鄭成功/不知如何是好的台灣統治 五、清朝領土的擴大──新疆 與準噶爾劃定國界/統治所有蒙古裔的種族 六、北京話的發達 現代中國話的源起 七、人口的爆發 人口增加和華僑移居 八、連續發生叛亂 天理教之亂/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之亂/兩太后的執政 九、邁向國民國家 走向「滿漢一家」之道 第八章 中國以後的時代──日本的影響 榮耀的孤立結束/日本型近代化路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四個現代化」的意義 後記 · · · · · · () |
书很好,很值得
看完,超赞
给别人买的
都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