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刘勇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副标题: 明代《大学》改本研究 出版年: 2016-10 页数: 359 定价: 48.00 装帧: 平装 ISBN: 9787108057051 内容简介 · · · · · ·宋代以来,《大学》就被赋予了变动不居的特性。朱熹、王阳明先后借助改动《大学》文本获得各自学说思想的经典依据,这种做法为中晚明理学精英提供了关键性的方法论启示:从《大学》文本改订入手,进行理学思想的创新。 本书上编主要从思想史的角度,探讨明代理学精英争夺《大学》文本话语权的各种奇思妙想,以及由此催生出的众声喧哗的改本竞争运动。下编着重从制度史和社会史的角度,考察这些《大学》改本在明代中后期剧烈的社会转型中,如何通过公开上奏、经筵讲读、科举教育和商业出版等多种途径,冲击既有制度规范,影响当时的社会文化。 作者简介 · · · · · ·刘勇 香港中文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中山大学历史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明代史和中国近世思想文化史。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新史学》、《汉学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出版专著《中晚明士人的讲学活动与学派建构:以李材(1529—1607)为中心的研究》(2015)。 目录 · · · · · ·第一章 绪论一、转型社会的“共振” 二、走出理学的“思想里甲制” 三、变动不居的经典文本 (一)理学观念与新经典体系 (二)改头换面的《大学》文本 · · · · · ·() 第一章 绪论 一、转型社会的“共振” 二、走出理学的“思想里甲制” 三、变动不居的经典文本 (一)理学观念与新经典体系 (二)改头换面的《大学》文本 (三)新观念驯服旧文本 四、时代变迁与文本去向 五、学术史与本书结构 上编 文本竞争与思想创新 第二章 《大学》文本变动:新典范开启新竞争 一、明代《大学》改本的先驱 二、新典范:王阳明与《大学古本》 三、新启示:理学学说创新模式 四、学侣成为竞争者:湛若水之例 五、门人成为挑战者:方献夫之例 (一)理学师徒 (二)拜师有得 (三)论学分歧 (四)师徒关系书写 六、《大学》改本:中晚明理学的内在竞争 第三章 从古文字到古文本:《大学》文本竞争的新思路 一、魏校与《大学》文本角逐风气 二、新思路:从古文字到古文本 (一)在玄思冥想中复原古文字 (二)据古文字复原古文本 三、“六书载道”与订正群经:新思路的延续及拓展 (一)据印玺复原古文字 (二)从古文字复原到群经订正 (三)石刻古文与多体文本 四、竞争催生新思路 第四章 《大学》文本竞争的众声喧哗 一、几种奇思妙想的竞争手法 (一)海外引进设想 (二)伪造石经本 (三)深山中所藏古刻本 二、两种资料汇编反映的竞争情形 三、竞争催生自信与自我 下编 冲击制度与影响社会 第五章 重新确立官方标准的公开行动 一、从捍卫者到取代者:林希元与《大学经传定本》 附录一:林希元《改正经传以垂世训疏》 二、以“伪本”代替官本:唐伯元与《古石经大学》 三、管志道的顾虑与退缩 四、攻击者想当取代者:张世则与《大学初义》 附录二:张世则《大学初义疏稿》 附录三:高攀龙《崇正学辟异说疏》 五、问题化的旧标准与多样化的新选择 第六章 经筵内外的《大学》文本异同 一、恪遵功令的经筵讲官们 二、讲官高拱的《大学》讲章 三、致仕高拱的《大学》文本质疑 四、《四书直解》:变经筵讲章为科举读本 (一)神宗的进讲活动与讲章编刊 (二)《四书直解》的文本变动 (三)从经筵讲章到科举读本:文本的拆分与组合 五、经筵内外:一元框架与多元实践 第七章 文本渗透:教育和科举的世界 一、儒学教官的口授笔耕 二、泛滥于流行读物:以《焦氏四书讲录》为例 (一)名人效应:晚明出版业中的“焦竑” (二)《焦氏四书讲录》的出版周边 (三)折衷与排他:《大学》文本 (四)“时文且依他说” 三、介入八股范本:以袁黄的举业书为中心 四、商业出版改变社会 第八章 结语 一、经典的变动不居 二、新文本冲击旧制度 三、新文本与社会结合 四、雕版印刷作推手 五、玄思冥想作证据 六、无所不在的“转型” 参考书目 后记 · · · · · · () "变动不居的经典"试读 · · · · · ·第八章 结语本书着重探讨了中晚明理学家的《大学》改本竞争及其对制度和社会的影响问题。上编主要从理学精英纷纷进行思想创新和学说竞争的角度,探讨中晚明《大学》改本的众声喧哗情形。下编则从思想与制度、思想与社会互动的角度入手,观察这些肇端于理学精英的新思想、新观念的《大学》改本,如何借助这个时期繁荣发达的商业出版,冲击既有制度规范和社会文化,发挥影响。最后,本.. |
深入浅出
新的思想领悟!
果然有独到的见解
有点郁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