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戴维•艾伦•佩兹 出版社: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蜿蜒中的现代中国 译者:姜智芹 出版年: 2017-4-14 页数: 333 定价: CNY 79.00 装帧: 精装 丛书: 雅理译丛 ISBN: 9787562072829 内容简介 · · · · · ·作为中华文明的摇篮,黄河对于中华民族具有如此重大的意义,以至于千百年来,人们以歌咏之,以文颂之,以绘画表现之,以影像记录之,而记载、研究黄河的资料可谓汗牛充栋,车载斗量。本书《黄河之水:蜿蜒中的现代中国》以一个外国人的视角,考察了黄河从古至今的历史变迁及其对整个中国生态环境的影响,乃至其对于国际社会的意义;剖析了黄河的流经之地——华北平原上的水治理及其对于中国政治和经济稳定的重大作用。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分析华北平原水资源状况的共时面貌和历时变迁时,将中国治理黄河的复杂历史遗产与中华文明的起源、中华民族的国家认同和民族意识、中国历代政权的合法性联系起来,不仅细描了黄河治理的不同阶段和策略,而且深剖了黄河的象征意义、政治意义、军事意义,展现出一面别样的学术景致。 作者简介 · · · · · ·戴维•艾伦•佩兹:亚利桑那大学东亚系中国历史学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环境史主席。获华盛顿大学中国现代史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环境史和中国以及东亚科技史,特别专注于华北平原水利治理的历史变迁。已出版《黄河之水:蜿蜒中的现代中国》(The Yellow River: The Problem of Water in Modern China)、《工程国家:民国时期的淮河治理和国家建设》(Engineering the State: The Huai River and Reconstruction in Nationalist China, 2002)等著作。 姜智芹:女,文学博士,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已出版《美国的中国形象》等专著八部,《工程国家:民国时期(1927-1937)的淮河治理及国家建设》《一江黑水:中国未来的环境挑战》《世界... 目录 · · · · · ·前言第一章在生态的边缘 从西到东:黄河的变革力量 从南向北:气候在华北平原形成中的作用 洪涝和干旱 第二章中华帝国时代的治河经验与教训 · · · · · ·() 前言 第一章在生态的边缘 从西到东:黄河的变革力量 从南向北:气候在华北平原形成中的作用 洪涝和干旱 第二章中华帝国时代的治河经验与教训 水和中华文明的起源:guo家政权的形成 中国传统中的自然 中华帝国时代的环境变化模式 中华帝国时期的水利管理 中华帝国晚期的环境崩溃(1500~1911) 中华帝国晚期影响生态变化的力量 1855年的黄河改道 第三章改变饥荒的土地 中国的苦难和饥荒之地 现代科学和技术 集中治理:黄河水利委员会 水利综合治理 黄河治理的全球化论争 guo家建设中的黄河和华北平原 洪水泛滥和花园口悲剧 华北平原上的共产党和日本侵略者 华北平原上的日本战时计划 战后重建:共产党、国民党和美国人 美国在二战结束以后的工程建议 第四章让河水变清流 淮河治理工程 黄河水利委员会 人民胜利渠 苏联和综合技术治理方案的提出 1954年至1955年的黄河治理计划 水利“高潮” 关于三门峡水利枢纽的争论 大跃进的前奏:农田水利建设运动(1957~1958) 第五章在华北平原上建设花园 大跃进,1958~1960 大跃进运动中的自然面貌和文化 人民公社生活和大跃进水利运动 三门峡和大跃进 大跃进成果:群众水利运动 大跃进后果:三门峡 历史背景下的20世纪50年代 20世纪60~70年代的地下水开发 三门峡和黄河长篇治水故事的延续 灌溉华北平原 红旗渠和黄河 改革时代的结束 第六章管理遗产和管理发展 改革时代的挑战 脱缰的水需求 地表水的污染 黄河断流 环境意识的增强 党和政府的困境 中国水问题的争论 解决华北的水制约问题 中国水危机的国内外影响 致谢 索引 译后记 《雅理译丛》编后记 · · · · · · () |
五星推荐
世界变得更立体。
为我提供了一个解看历史和现实的全新视角。
非常引人入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