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德瑞克·賈曼 出版社: 臉譜 原作名: Chroma: A Book of Colour 译者:施昀佑 出版年: 2018-1-4 页数: 256 定价: NTD35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9862356173 内容简介 · · · · · ·英國前衛藝術家、電影導演的色彩論 ,唯一繁體中文版著作。 一個失明者離世前以詩一般的語言,訴說對藝術的熱愛與生命的回憶 轟動世界的電影《藍》,即出自本書第13章〈進入藍色Into the Blue〉 本書由一篇引言與十九篇小品文所構成,作者談論繪畫、電影、人物,以及個人對於色彩的種種思考與回憶。作者旁徵博引,援引哲學家語錄、詩作、神話故事,並論及歷史、社會文化現象,說明各種顏色的意涵。此外,也提及從童年回憶到晚年罹病等種種個人經歷。 就文體而言,本書是以散文寫作,然而文中有詩,而整體的用字與意境頗具詩意與想像力,令人讚嘆,像一道單色光芒通過稜鏡之後,散發出繽紛色彩。本書寫作方式並非闡明一項論點,而是將和每種顏色的相關知識與回憶,累積成一個篇章: 白色謊言White Lies 白色似乎是單純、缺乏色彩,然而果真如此?本篇談到白色被視為是缺乏色彩,直到牛... 作者简介 · · · · · ·賈曼(Derek Jarman) 德瑞克.賈曼(Derek Jarman,1942--1994) 英國最受矚目的前衛電影導演之一,曾執導多部劇情片,包括開啟英國同志電影先河的《薩巴斯津的誘惑》(Sebastiane)與《卡拉瓦喬》(Caravaggio)、以現代手法重新詮釋莎劇的《暴風雨》(The Tempest)、知名影星勞倫斯奧利佛最後一部參與演出的作品《戰爭安魂曲》(The War Requiem)等,而短片作品有《英倫末路》(Last of England)、《慶典》(Jubilee)、《維根斯坦》(Wittgenstein)、《藍》(Blue)……,也曾拍攝MV。賈曼就讀於倫敦的斯萊德美術學院(Slade School of Fine Art),可說是科班出身的畫家,在一九八○年於倫敦當代藝術中心開過畫展。他的電影有別於一般的敘事手法,而是... 目录 · · · · · ·●白色謊言White Lies白色似乎是單純、缺乏色彩,然而果真如此?本篇談到白色被視為是缺乏色彩,直到牛頓發現白色包含多種顏色(光的白色其實是由三原色以不同比例構成。)而在文化上,白色也有多種意義:例如純真、貞潔,但白色也有強大的掩飾能力,例如新娘白色婚紗底下其實有蠢蠢欲動的慾望。 白色也不是一種絕對的顏色,例如花朵的白帶點黃,雪的白則帶點藍。賈曼在文章後半述說成長過程中,白色所代表的意義,例如住在「白人」社區。綜言之,白色並非如表面般那麼單純,其意涵無法一言以蔽之。 ●陰影是色彩之后Shadow Is the Queen of Colour 本篇論及亞里斯多德的《論色彩》,與畫家小普林尼(Pliny)的美學觀。亞里斯多德認為一切顏色皆源自於風火水土四元素,其與黑色及光線混和之後,就是我們眼睛所看見的色彩。普林尼則認為,繪畫越是擬真、越和大自然的物體相同,則越是佳作。無論是亞里斯多德或普利尼,都重視大自然本真的顏色,然而眾人卻漸漸偏好用從大自然掠奪的昂貴礦物,來創作藝術品與調配精美的顏料。 賈曼筆鋒一轉,表示當前的繪畫並非重視畫家的才能,而是重視材料探索。然而無論是以何種素材作畫,最好的作品往往是過往輝煌時代的影子。色彩,終究會在歷史的薄暮中逐漸褪去。 · · · · · ·() ●白色謊言White Lies 白色似乎是單純、缺乏色彩,然而果真如此?本篇談到白色被視為是缺乏色彩,直到牛頓發現白色包含多種顏色(光的白色其實是由三原色以不同比例構成。)而在文化上,白色也有多種意義:例如純真、貞潔,但白色也有強大的掩飾能力,例如新娘白色婚紗底下其實有蠢蠢欲動的慾望。 白色也不是一種絕對的顏色,例如花朵的白帶點黃,雪的白則帶點藍。賈曼在文章後半述說成長過程中,白色所代表的意義,例如住在「白人」社區。綜言之,白色並非如表面般那麼單純,其意涵無法一言以蔽之。 ●陰影是色彩之后Shadow Is the Queen of Colour 本篇論及亞里斯多德的《論色彩》,與畫家小普林尼(Pliny)的美學觀。亞里斯多德認為一切顏色皆源自於風火水土四元素,其與黑色及光線混和之後,就是我們眼睛所看見的色彩。普林尼則認為,繪畫越是擬真、越和大自然的物體相同,則越是佳作。無論是亞里斯多德或普利尼,都重視大自然本真的顏色,然而眾人卻漸漸偏好用從大自然掠奪的昂貴礦物,來創作藝術品與調配精美的顏料。 賈曼筆鋒一轉,表示當前的繪畫並非重視畫家的才能,而是重視材料探索。然而無論是以何種素材作畫,最好的作品往往是過往輝煌時代的影子。色彩,終究會在歷史的薄暮中逐漸褪去。 ●看見紅色On Seeing Red 紅色是一種特殊的顏色,和黑或白都不同,因為提到紅色時,每個人心中的紅色一定都不同。本篇賈曼先談到在生活中所接觸到的紅色,例如檢查視力使用的器材、童年記憶中蔓延無際的紅色花海,接著談起紅色的文化意義(例如愛、戰爭),以及歷史上紅色出現的知名場景(如十字軍東征)。此外,也提及鎘紅、威尼斯紅、茜草深紅等各種紅色的製作知識。賈曼在文末指出,這篇文章是給讀者的信,他把信裝在紅信封裡,代表「急件」,接著放在紅色的信箱裡,下午四點,郵差會開紅色的車來收信。 ●玫瑰的傳奇與沉睡的色彩The Romance of the Rose and the Sleep of Colour 提到中世紀,多數人會想到為數眾多的農奴,腦海浮現的也是單調的褐色。然而賈曼指出,其實這時期的宗教建築與書籍上,會運用如寶石般繽紛亮眼的色彩,不僅顏色鮮艷,顏料也很貴重。今天雖然顏料取得容易,然而現在採用標準化的「色表」與略帶有石灰色彩的塗料限制之下,恐怕很難會再出現如中世紀那樣光彩奪目的建築與藝術。 ●馬西里歐.費奇諾Marsilio Ficino、李奧納多Leonardo、牛頓Isaac Newton 這三篇是以人物為主題的小品文。費奇諾將柏拉圖的論述譯成拉丁文,對文藝復興影響甚大。他是提出「柏拉圖式愛情」的人,讚美同性之愛。他的思想(例如對顏色的看法)不受基督教認可,著作也被打入冷宮,但仍影響深遠。 李奧納多是指達文西。賈曼在文中表示,他並不熱中達文西的畫作,反倒喜歡達文西的筆記,因為達文西觀察入微,對於光影的觀察有獨到之處,而從筆記中更能看出他的天才。然而,賈曼在讚賞達文西之際,還寫了一段軼聞:蒙娜麗莎的微笑原本要畫翡冷翠的銀行家之妻,但是要幫肖像畫上臉龐的那天,她罹患重感冒,於是派了俊美年輕的男孩告知達文西。達文西乾脆在肖像上畫男孩的臉,之後還給他一個吻。 牛頓這一篇非常短,文中提到他發現白色的光,其實是由各種顏色所組成。這一篇雖然沒有提到太多牛頓的軼事,但他曾在前面的文章中提到牛頓是「很知名的單身漢」,似乎暗指這名天才也是同性戀。 全書中只有這三篇是以人物為主題,賈曼在說明這些人的天分之餘,不忘指出他們同性戀的身分,由此觀之,這幾篇其實涉及同性戀的身分認同。 ●進入藍色Into the Blue 本書的多數文章是以一種顏色為主題,以許多觀點來看這種顏色的意涵,並抒發自己的美學觀或情感。和其他章節不同的是,這篇除了談論藍色的意涵之外,還有一大段是賈曼電影《藍》的腳本。這部電影的手法特殊,畫面只有一整片藍,並配上旁白與音效,以模擬賈曼因愛滋病失明,什麼都看不見,而旁白就是在訴說他的境遇。文中提及他失明、接受治療的狀況,還提到他許多朋友已死於愛滋,字裡行間透露出無盡的憂傷,是全書中最悲傷的一篇。 賈曼在寫本書時已病重,然而我們看不到怨天尤人或激進憤怒的言語,只有一個在步入人生最後階段的失明者,以詩一般的語言,訴說對藝術的熱愛與生命的回憶。 · · · · · · () |
语言通俗易懂
果然不负我忘。
可能我道行比较浅,一时半会还真的无法消化
书的内容好那自然是没得说,单单拿书就够你欣赏一番